2013年7月,住建部经综合评审,确定宜昌市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随后,宜昌市成立专班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今年1月28日,宜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宜昌”的决定》。
《决定》从总体思路、工作重点、推进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智慧宜昌”的实施步骤。
昨日,“智慧宜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宜昌市委办副主任赵国宝,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对《决定》出台的背景及亮点进行了解读。
【背景探析】
对许多市民来说,智慧城市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宜昌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
赵国宝说,简单概括,智慧城市就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基于数字城市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的技术,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互联互通,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城市。宜昌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现代化步伐、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缔造民生幸福的战略选择,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各种各样的智能应用将逐步覆盖到城市与人的方方面面,推动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提升,推动民生持续改善,推动城市更加宜居,使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宜昌建设智慧城市有哪些优势?赵国宝告诉记者,首先,宜昌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其次,宜昌拥有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设施。例如:宜昌率先实现城市级云计算中心落地应用,基础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已具有较完备的能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全省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三,宜昌信息化推广应用具备良好基础。宜昌电子政务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电子商务推广应用程度较高,信息化社会应用广泛。第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对推进信息化认识统一、愿望迫切,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思想基础和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亮点解读】
亮点一:“智慧宜昌”建设总体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提出建设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智慧之都的总体目标。
摘要:建设“智慧宜昌”,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科学统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整合共享”的总体原则,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智慧之都。
记者:围绕建设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智慧之都的总体目标,宜昌做了哪些前期工作?
赵国宝: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市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宜昌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和规划,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记者:如何实现建设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智慧之都的工作目标,有没有具体步骤?
赵国宝: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推进”的推进策略,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确保“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成体系”。其中,2014年为顶层设计阶段,主要工作是进行智慧城市全域规划,成立统一工作机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形成、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2014年—2016年为建设示范阶段,主要任务是突出基础设施和应用领域,改造提升一批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项目,融合重构一批关联度大的项目,规划试点一批涉及面宽难度大的项目。2016年以后为全面推广阶段,主要工作是全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慧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从整体上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亮点二:宜昌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四大基础工程、四大智能平台、五大智慧产业”,将为城市发展、市民生活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
摘要:“四大基础工程”即建设智能网络工程、云服务工程、大数据工程和安全体系工程。
记者:“四大基础工程”具体包括哪些领域,会给宜昌带来哪些方面的改变?
赵国宝:建设智能网络工程主要是加快建设城市高速宽带网、泛在无线网、感知物联网三个基础网络。建设云服务工程主要是鼓励和支持三峡云计算中心加快建设,形成区域云计算服务能力,打造城市智慧引擎,发挥集聚辐射功能。建设大数据工程主要是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建立数据管理开发中心,逐步提升城市核心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完善城市基础数据库,实现全面覆盖、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建设安全体系工程主要是为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预防和控制信息风险。这四大工程是构成宜昌智慧城市的基础。
摘要:“四大智能平台”,即围绕民生服务、政务效能、城市运营、社会治理四大领域开发应用平台,重点开发建设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城建、智慧环保、智慧防灾和智慧食药监十大应用系统。
记者:“四大智能平台”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赵国宝:在惠民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主要是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相关系统全面整合、信息共享和智能化利用,开发建设“市民一卡通”,实现公共服务领域一卡多用和社保领域跨部门、全流程网络化协同管理,建设“智慧社保”。构建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全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推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创新,建设“智慧教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三甲以上医院智能系统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分布信息和就医动态信息实时公开共享,建设“智慧医疗”。此外还有,智慧政务,“足不出户”办事务;智慧社区,“足不入户”做家务;智慧交通,出行服务零距离;智慧食药监,吃饭吃药更安全,如此等等。
摘要:“五大智慧产业”即重点打造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和信息五大智慧产业。
记者:“五大智慧产业”的发展,将从哪些方面推进宜昌经济转型?
赵国宝:首先是加快发展智慧制造,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深入应用。二是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建设智慧供应链体系与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完善、高效、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建设集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为一体的旅游信息化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逐渐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智能化。改造提升农产品溯源系统,有效监控农产品质量,为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抢抓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将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宜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亮点三:采取强力措施推进“智慧宜昌”建设。
记者:市委、市政府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赵国宝:为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一是高位组织推进。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二是注重科学运营,依托三峡云计算中心,建立宜昌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负责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工作。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抢抓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机遇,谋划一批有带动能力的重点项目,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四是集聚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五是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
【百姓心声】
阎晓宁(石板溪社区居民):智慧城市之前没有怎么听说,但是看过一些媒体报道后还是很期待。宜昌是宜居城市,也是水电旅游名城,如果能建成智慧城市,实现智能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全覆盖,那么市民生活和游客出行将更加便利、舒心。希望《决定》里制定的措施一步步到位,有一天我们能够在家中办理各种业务,用手机玩转各大景区,出门逛街只用带一张“一卡通”。
牟宗菊(铁路坝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已经感受到信息化和智能应用带来的便利,例如,“人脸动态识别身份验证系统”,可以让退休人员更加方便、安全地领取养老金;社区e通,可以让网格管理员对辖区各类数据进行动态更新;掌上公交,可以让居民了解公交车到站的准确时间。我相信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我们的生活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变化。期盼《决定》里关于电子政务方面的内容能尽快实施,这样居民在社区办事将会更方便。
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地处中部的宜昌应该抢抓机遇,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来推动,让经济与信息化同步发展,实现赶超跨越。很高兴地看到,宜昌已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面加大了力度,提出了初步设想总体框架,并表示将建成全国智慧城市的试点示范、建成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的智慧之都。接下来,宜昌要进一步细化规划,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数据系统,制定城市信息化标准体系。同时,要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投资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