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4.3万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3倍。
两化融合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信息化步入集成应用新阶段,信息消费迅速扩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继续平稳快速发展,1月~10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6.4%。
(一)注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由大变强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面向制造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应用示范。加快培育信息系统集成骨干企业,提升安全可靠信息系统的支撑能力。联合实施云计算示范工程,持续支持北京、上海等5个城市15个示范项目,研制和推广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积极部署以智能语音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新兴软件技术及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推动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建设“数据强国”。建立了落实纲要的“3+X”部际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我部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编制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成立了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组,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启动了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的创建,积极推动西咸新区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大数据)示范基地。
(二)注重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水平
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4项基础标准已在国标委立项,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已进入ISO国际标准立项程序。贯标评定工作持续推进。新增了600家贯标试点企业,全国贯标企业已达2000余家。制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监督与评级办法(试行)》。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年~2018年)。新增100家企业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持续推进北京等16个地方的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召开全国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工作部署暨现场交流会,推动形成了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三)注重安全发展,切实增强工业信息安全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工业信息安全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工控系统安全发展的思路研究和顶层设计。支持典型工控安全测试平台建设及技术研发。支持信息安全技术及产业发展。
提升电子认证行业服务管理水平。依法开展了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年度检查工作。完成了《电子签名法》和《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的修订。进一步发挥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发展联盟的作用。另外,还积极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遴选了25个信息消费示范城市、60个信息消费创新应用项目。
2016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对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支撑
支持新兴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规模商用。抓好现有政策落实和新政策预研,发布相关“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软件名城、信息消费试点等示范带动作用。
(二)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
制定发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筹建两化融合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大贯标和试点评定力度,新增1000家企业开展国际级贯标试点,全国不少于300家通过评定。
(三)全面布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示范
支持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研发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完善大数据标准体系,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开展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加快发展工业大数据。研究提出大数据指数体系,有效撬动地方资源。
(四)切实抓好“互联网+”行动贯彻落实
围绕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2018年),以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等为重点,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推动信息物理系统发展,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应用测试平台,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五)加快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
加大力度培育系统集成骨干企业,打造安全可靠的软硬件技术产业生态。
(六)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支撑能力建设
研制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工业信息安全指南、工业信息安全报送通告实施办法等政策标准。建设完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采集报送和在线监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