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和《河南省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河南工业发展转型攻坚提供技术支撑,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以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健全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进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激发“双创”新动能,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加快形成发展新动力,为推动我省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战略支撑。
(二)工作目标。2017年,首批选定10个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对象,认定3个左右创新中心;力争在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12个重点领域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在五大主导产业领域新建一批省级行业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建设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开发并推广一批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工业新产品。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订一批地方和行业标准。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协同创新
聚焦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和汽车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推动建立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支撑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确立的12个重点领域,兼顾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按照“一案一例一策”的方式,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股份制独立法人形式建立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对象,培育和认定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着力攻克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基地,加快形成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能力。
以龙头和骨干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骨干创新平台及大型骨干企业研究开发机构为主体,结合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具有较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技术基础服务能力。
紧紧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建设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省级),通过开展应用基础、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示范研究,探索人才培育、技术产业化的创新模式,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支撑工业转型升级。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管理标杆企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领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培育力度,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基础好、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行业带动性的典型企业,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从中遴选一批优秀企业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引导工业企业重视设计创新,建设一批公共研发平台和工业设计中心,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
推进创新管理标杆企业建设。以“质量标杆”创建为引领,大力实施质量标准提升行动计划,组织企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标和品质对比活动,通过对标、对比找差距,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和认定一批创新管理标杆企业。
抓好大中型企业“双创”示范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豫政办〔2016〕206号),面向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利用大中型企业资源整合能力,集聚产业链上企业间和消费者的创新优势,发展“设计+用户”“制造+电商”“营销+社交”等新模式,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促进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增值服务等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实施“三品”专项行动,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
配合“三品”专项行动,要加快工业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扩大我省新产品有效供给。为此,要专门出台《关于实施三品专项,加快工业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意见》,明确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加强规划引导,搭建新产品开发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围绕新产品开发实施技术改造,同时组织实施千项新产品开发示范项目,大力开展新产品认定工作,积极培育工业精品,组织“精品河南”系列推介,开展新产品示范应用,帮助企业开拓新产品市场。
为鼓励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从今年开始,要改进新产品认定办法,简化新产品登记和认定程序,降低新产品认定门槛,扩大新产品认定范围,提供新产品认定效率。今后所有新产品研发登记和鉴定验收均采用网络在线管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凡被认定的新产品,均可列入省技改示范项目,并按照时间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后补助,同时还可享受政府采购和推广应用政策的支持。
(四)建立郑洛新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区域创新
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郑州、洛阳、新乡争创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群,研究制定支持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从省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中拿出专款支持智能制造、技术改造以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新产品开发。推进郑洛新三区协同创新,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三大行动,突出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四大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构建开放创新网络,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形成郑洛新协同创新体系,把郑洛新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
鼓励各地根据《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状况、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特点,实现差异化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骨干企业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协同配套作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基础作用、行业中介组织的保障服务作用,打造一批区域型创新平台,支撑当地创新发展。
(五)实施标准引领工程,推动技术标准创新
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研究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及国际标准,完善制造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高。
实施标准引领工程,组织开展标准化+先进制造行动。研究制定《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河南省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提高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围绕我省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技术标准研制,提升优势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有效供给;围绕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加快节能减排标准制定,通过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在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领域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抓好标准化体系推进工程。以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为契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基础、智能硬件、智慧家庭、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支持组建河南省制造业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切实抓好年度地方和行业标准的申报立项和制修订工作。
(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开放创新
根据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切实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今年我委将组织省内规模以上企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高校及在京的国家重点院校以五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的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开展京豫技术创新成果系列对话活动,并于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先进技术成果对接签约大会。以此为契机,带动我省装备制造、材料制造、电子制造等企业与有关高校在基础及前沿研究、合作开发、服务支持、人才培训、标准及专利服务、企业内部“双创”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稳固的联系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提升我省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发布一批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和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与科技、发改、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和配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协同解决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确保年度各项任务取得实效。充分发挥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工作。
(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继续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补偿等政策,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鼓励市、县因地制宜制定各类优惠政策,探索有效支持方式,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深化产融结合,鼓励财政、金融资本、风险资本及民间资本投入制造业技术创新,运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专项基金,对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应用等给予支持。
(四)加强统计监测
会同省统计局,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统计评价机制,一方面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情况统计上来,另一方面定期通报各地区、各行业技术创新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找不足,制定措施,努力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