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由农民自发经营转变为农民、企业、政府、协会等协同推进,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工业品农产品双向流通、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服务生产与服务消费并重、传统与现代有机互补的新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奠定了新时期农村市场体系的基础。
5月2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截至2016年底,我省共有21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县(第一批7个、第二批8个、第三批6个),分两批确定了27个省级示范县。截至目前,前两批国家级(15个县)、第一批省级(2个县)示范县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2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211个、村级服务点4156个、开设网店21089个,电商交易额累计突破33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180亿元,带动农村电商就业人员近66000人。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对此评价: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创新农村商业模式、促进农民增收、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商进农村六大积极作用
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了农村消费升级。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物流、设计、包装等行业集聚发展,增强了农村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得农村地区对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的延伸,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商品和服务,农民消费变得更实惠、更便利、更安全。
促进了传统流通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归根到底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传统的流通依托点多面广群众基础好的优势,而农村电商则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制度管理、产品服务水平提升,以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业务流程改造和效率提升。如:台前县雪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台前县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与全县225个电商村级服务(站)点形成电商本地化销售的完整网络,2016年,拿出三个系列90余款羽绒被服等产品针对农村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活动,以往只有在商场里才卖得出去的高端羽绒服、羽绒寝具等,现在通过电商服务网络有较大销售突破,全年网络销售突破600万元。同时,借助羽绒产品电商下乡,获得了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的“双丰收”,成功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物流配送逐步完善。示范县积极整合物流,降低配送成本,已建设县级仓储物流中心近20个。如:封丘县为破解农村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云书网“新华快的”,改造1万多平方米仓储,设立分拣生产线和云书网配送班车,同时,积极整合县域韵达、天天等45家物流企业入驻,有效解决了物流配送成本高,县级物流代理“散、低、乱”现象,实现了从县级仓储物流中心到村级站点24小时内完成配送,效益初显。
网销规模大幅攀升。农村电子商务的根本在农产品上行,只有农产品上行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博爱县探索“内生型”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确立“11332”的电商发展布局,按照电商超市、电商创业、电商品牌、电商标准、电商园区“五步走”的发展方向,实施“一乡一业”工程,通过线上推广产品带动产业发展,2016年全县电商交易额15.74亿元,累计达26.24亿元;网络零售额4.48亿元,累计达6.45亿元。
促进了农村扶贫和“双创”。农村电子商务既“输血”,又“造血”,已经成为“贫困县”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我们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始终把扶贫摆在重要位置,我省48个示范县中贫困县占23个,占47.9%。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卢氏县退伍军人周铁再经过电商培训和不懈努力,注册“兵哥哥卢氏山珍馆”淘宝店铺,从零发展成为三钻级店铺,好评率99.36%。光山县实施“电商+扶贫”项目,已举办各类电商培训班80期,近1.2万人,其中举办残疾人、贫困人口电商培训14期,免费培训残疾人、贫困人口700多人,先后涌现邹金津(将村里洋槐花在网上卖到19.9元一斤)、陈良恩(“老更爷茶铺”创始人、年收入10万元)、程星罡(臭豆腐哥)等一批残疾人和贫困人口创业典型。
带动本土电商发展。示范县本着“全面开放、重点引进、公平对待”的原则,着重引进淘宝、京东、苏宁、一亩田、邮乐购、云书网、乐村淘等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同时,积极打造本土电商企业,如:泌阳县自建集政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电商平台“盘古农商网”,2016年6月上线运营以来,网络销售累计达630多万元,特别是该平台与京东、天猫等知名网站链接后,影响力和延伸性进一步扩大,以盘古农商网为载体,全县16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触网,积极推介铜山湖、盘古山等旅游景点,推进了该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产品上行是重点
农村电商难就难在农产品上行,即如何将农民优质农产品卖到城市里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就不是让农户仅仅开个网店就能解决的,农产品上行是一个体系建设,不是有产品就能上行,从产品的质量把控、定位、包装,到售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组织,电商平台不沉下心做很多基础工作是不能做好农产品上行的。
我们首先要鼓励传统企业“触网”,支持重点涉农企业开展网上营销,积极动员和有效组织涉农及加工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将农副土特名优产品和农村休闲服务等上网销售,鼓励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企业与本地涉农企业合作,建设地方特色馆,将农副产品、名优特产品和农村休闲服务等纳入自采渠道并进行网上销售;其次支持打造农产品电商品牌,围绕本地特色品牌培育,依托地域文化、优势资源、特色产业,重点塑造一批单品品牌。台前县着重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打造公共电商品牌“邮翼”,统一为电商企业、小微创客提供服务,广大农村青年足不出户就把本地红薯、鸭、鹅、雁蛋、樱桃、油桃及金银花等销往全国,带动了当地种植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了解,国家2017年示范工作已启动,资金支持方向发生重大变化,农产品上行支持比例不得低于50%。
同时,解决好物流配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工作中,必须补齐短板,破解“瓶颈”。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是中央财政资金的重要支持方向。要用好资金,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村级网点等建设,把硬件保障起来。这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用创新发展的思维,通过整合区域内邮政、物流、电商、传统商贸企业的物流资源,加强网络、设施和信息的共享衔接,改造农村物流的商业流程和利益链条,形成符合市场规律和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
另外,拓展农村电商功能。切实做好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改造,在拓展村级站点代收代缴、代买代卖、小额信贷、生活服务等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村工业品、旅游及服务产品的电商化,培育一批特色电商村镇,使农村电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