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焦点,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将引发各领域、各行业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为抢抓全球大数据战略资源,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方针,紧密围绕我市“云端计划”的实施,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要民生应用为示范,推动企事业单位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大数据产业布局,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促进大数据技术及解决方案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及全市支柱产业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起云端智能信息化大都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一)建成大数据产业。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方针,打造2―3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10家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1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二)形成大数据应用模式。坚持“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金融、传媒等行业的全面应用。
(三)突破大数据技术。引导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向我市集聚,力争在虚拟技术、云计算平台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数据预处理、新型数据挖掘分析、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关键设备7大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统筹全市产业发展,通过引进行业领先企业与培育本地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1.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开展数据存储服务,形成数据资源洼地。支持有较强集成能力的信息提供商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公共支撑“软件包”及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包”等集成共享服务。支持国内外知名数据分析和应用企业来渝开展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增值服务。支持本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统筹资源,面向细分领域开发大数据应用服务。支持软硬件企业和服务企业垂直整合,与信息内容服务相结合,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2.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高品质数据中心建设,形成100万台服务器运算能力的数据中心集群,集聚一批大数据存储、分析、应用、加工等服务企业,提供面向政务、商贸、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在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大数据应用服务产业园,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大数据在社会管理、居民生活和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依托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在大数据软硬件一体机和大数据的智能终端设备部件配套生产领域,重点引进10家核心企业,集聚一批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商,实现端制造与大数据应用服务互动发展。
(二)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
结合城市特点和大数据应用特征,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及外包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全市协同互动的发展模式。
1.民生服务领域。多渠道采集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就业等方面的数据,推动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积极鼓励企业及科研机构利用民生领域大数据开展研究,优化民生服务的解决方案,开发个性化便民服务应用,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基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架构的市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搭载市民个人网页、便民移动应用等,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便民信息服务,推进均等化和人性化的民生服务。
2.城市综合管理。以城市综合管理为对象,构建科学的预警监控体系,整合城市规划、交通、治安、城管、环境、气象等方面的数据资源,建立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分析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类、整理和分析,使城市管理者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度资源,从而有效疏导、防范和处理城市管理领域的风险和问题,打造智慧、平安、和谐城市的典范。
3.行业应用领域。面向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商贸零售、金融、电信、能源、传媒等数据量大的行业领域,积极引导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大力开展数据采集和监测,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商业智能及横向扩展存储等软硬件一体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积极支持具有较强存储技术和资源的企业提供数据银行服务,寻找全新商业增长点。
4.大数据外包服务。积极引导企业面向国内外数据市场,承接大数据外包业务,通过对海量数据资料进行撷取、管理、处理,深入挖掘其价值,形成丰富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重点面向离岸数据市场,推动外包产业整体向云外包(Cloud Computing Enabled Service)转型。支持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统一外包服务处理平台,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将服务集成,加快推进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加快推进商业智能、研发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为客户的产品研发设计、智能控制、决策制定、销售运营等提供专业数据服务支撑。
(三)攻克一批大数据技术。
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企业来渝建设大数据研发中心,支持本地中小微型信息服务提供商面向细分行业或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服务的研究和探索,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突破一批大数据关键技术,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1.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1)虚拟化技术。研究跨平台、支持多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优化虚拟化技术的安全性,实现虚拟机之间的完全隔离与资源的动态调整。
(2)云计算平台技术。研究符合大数据海量存储、快速读取、并发处理等特点的云计算平台技术,重点研究低功耗高性能计算机芯片、资源弹性调度、分布式存储技术、并行计算等关键技术。
(3)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研究大空间、快速度、高可用的基于服务架构的大数据存储体系结构以及开放网络存储资源的聚合方法等,提高数据存储系统的容错能力,提高数据的更新速率,进一步提高随机并发读写速率,满足大规模用户并发执行需求。
(4)数据预处理技术。研究大数据的提取、转换、清洗和集成等预处理技术,重点研究对分布式、异构化数据进行规格化、一致性处理技术,以及对流式数据的实时流式预处理技术,克服数据非标准化、欠准确和不完整等缺陷,提高数据质量,方便数据管理。
(5)新型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研究新型数据仓库、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索引查询、人工智能及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智能分析技术,提高对大数据隐藏价值的挖掘,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为人们生活提供个性化服务。
(6)大数据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大数据环境中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和威胁,重点研究数据隐私保护、风险评估与预测、电子证据保全与分析等技术,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7)大数据关键设备技术。研究闪存、PCM等低功耗新型存储硬件技术,开发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终端、一体化数据存储处理服务器、软硬件设备一体化的大数据产品开发,提高大数据硬件设备研发水平。
2.推进建立标准规范。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在数据安全、服务质量、体系架构、评估认证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推进制定大数据采集、管理、交换等标准,明确收集数据的范围和格式、数据管理的权限和程序以及开放数据的内容、格式和访问方式等。
(四)强化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全市通信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启动“国际信息港”建设工程,优化网络通信能力,提高通信网络质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健全网络通信服务保障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全球重要的“国际信息港”。加快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打造“光网?无线宽带重庆”,加快3G、4G网络建设,大幅度扩大光纤网络、移动网络和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到2015年,实现主城区重点场所和区域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市城镇和农村人均接入宽带能力分别达到20M和4M;与国内主要城市的直达数据通道网络延迟力争小于30毫秒。
(五)完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
逐步完善大数据采集体系,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公共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形成数据的大开放,为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丰富的原材料。鼓励采用行政收集、网络获取、传感采集等多种方式,建立特定主题的基础数据库,持续收集、更新数据,并向社会开放。
(六)确保大数据信息安全。
探索制定面向政府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数据交换标准和规则、个人隐私等领域的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明确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确保国家利益、社会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不受侵犯。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提升大数据产业的公信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市云计算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大数据战略实施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全市大数据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协调重大问题,加强大数据应用服务的统计监测和公共平台监管,定期通报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以重庆市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为基础,适时增聘大数据领域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为全市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及服务创新、产业发展及相关项目工程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强化信息资源共享。
积极引导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加快对大数据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行业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和规范。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全市各级政务网络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鼓励科研机构加强对科研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降低数据资源共享门槛,提升研究效率;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针对特定领域采集数据资源,通过合理方式向社会开放共享,推进价值发现、深化商业智能。
(三)大力培育应用市场。
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将非核心的数据业务外包,推广使用大数据技术和标准,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优先采购在我市注册纳税的企业提供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大数据产业,开展大数据采集整理、挖掘分析,尤其是对政务数据、公共服务领域数据的深加工和深挖掘。积极开展大数据服务试点工程和应用示范,对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大数据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利用价值高、内容完整的大数据库进行认定和资助。
(四)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
以大数据领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引进有关高端人才,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鼓励研究型大学设立大数据专业研究生课程,培养新一代数据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等高端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大数据产业化应用的中级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对大数据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
支持信息服务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或研究机构,成立“产学研用”一体的大数据专业研究院、实验室,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等相关研究,共同推进研究成果市场化应用。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通过各种招商平台,宣传和推介重庆市产业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数据服务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硬件设备制造商落户重庆。
(六)落实产业政策扶持。
加大对市级大数据重点项目在项目核准、财税优惠、用地保障、电力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整合有关市级专项资金,设立重庆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对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化推广、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数据标准规范制定、大数据外包服务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大数据加工处理企业、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参加软件企业等资质认定。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大数据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提供贷款,拓宽大数据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