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蟹塘智能化精确增氧到校园能源感知管控,从对高龄老人智能化看护到电动车智能防盗,前不久在无锡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一批惠及民生的应用项目集中呈现;同时,专家们的一番忠告也颇振聋发聩。
不少人都在关心:物联网产业规模做到多大了?无锡未来几年的目标是多少?无锡市经信委主任高亚光认为,物联网不应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应站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战略高度看其撬动效应,包括降低多少社会成本、为公众提供多大便利。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对此表示赞同。“物联网要甘做‘嫁衣’,为其他产业提供支撑。”他表示,物联网本来就是轻资产行业,传感器等产品制造贡献度不高,更多的是承担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职能,“有的地方把受物联网服务的下游产业归集到物联网产业统计范围,规模看似很大实则虚火过旺”。
有的地方不仅在统计上打“擦边球”,甚至将非物联网企业也纳入进来。此次记者见到两家“物联网企业”:一家是做数字阅读,通过电子触摸屏阅读报纸,但电子报都是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自己不掌握后台资源;一家是所谓的“智慧医疗”,但没有与之协作的医疗服务资源,电脑屏幕上展示的是医疗保健常识。
“这哪是物联网,典型的互联网,千万不能混为一谈。”无锡物联网研究院院长刘海涛一针见血地说,物联网一定要有物物感知、信息共享、协作联动,单个点的位置共享还停留在互联网,只不过冠上移动互联网的新概念。他认为,当前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拦路虎”是商业模式,产业规模不是看卖多少硬件设备,而是看后续的服务收入能有多少。
专家提醒,现在各地都在建智慧城市,涵盖工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领域,纷纷引入物联网概念,对此一定要有理性认识,不要把物联网产业做砸了。同时,发展物联网不能各自为战,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平台。
江苏省探索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物联网发展模式受到业内关注。“一家企业建大的共性平台,其他企业的应用服务兼容接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服务效率。”省经信委副主任龚怀进表示,这样才能持续拓展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空间,丰富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