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内四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徐一平、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谢超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海林10日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国电子报》等中外记者的提问。
淘汰落后产能
记者:为治理雾霾天气,河北省关停了部分钢铁企业,请问如何看待这一情况?政府如何统筹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王昌:从去年开始,京津冀雾霾的发生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也引起了方方面面重视,河北省政府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下了很大决心,采取了很多措施。河北产业结构偏重,在我国目前公布的行业产能过剩的这几个产业里,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在河北都占有很大比重,其中钢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非常大。
具体治理措施:一是刚性压减。以钢铁为例,河北制定了6643工程,计划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3000万重量箱的玻璃。2014年计划压减钢铁产能1500万吨。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先后实施了两次周日集中拆除行动,拆除高炉26座,压减炼铁过剩产能1127万吨,拆除转炉19座,压减炼钢过剩产能829万吨,为下一步大量压减钢铁产能探索一些经验,也是向全社会释放一个强烈信号——打响压减钢铁产能攻坚战。
二是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区域布局整合一些企业。比如唐山市是钢铁大市,计划将唐山市区的10家企业整合成渤海钢铁集团,腾出来的土地可以发展其他产业。这10家企业1184万吨的炼铁产能和1103万吨的炼钢产能将被压减至800万吨。新厂装备和工艺水平都将得到提升。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布局,消化一批现有产能,使企业水平得到提升。
三是通过对现有钢铁企业的产品规格等进行改造提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和排放。
四是综合环保、能耗、质量和安全指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河北区位优势比较特殊,河北钢铁企业标准不能执行全国标准,而是应该高于全国标准,否则能耗和排放下不来,要通过一些综合的方法,促使一部分钢铁企业做强,另一部分钢铁企业通过倒逼退出,将当下和长远结合起来。
京津冀优势互补
记者: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河北省在对接京津、深化产业合作方面有何新的考虑?
王昌:近几年,河北省一直在开展关于京津冀产业发展对接的相关工作,只是未上升到国家战略,推进力度、成效不是很大,但也做了不少工作。如首钢将生产环节全部放到河北,在曹妃甸、迁安、秦皇岛分别有1000万吨、800万吨和300万吨的钢厂,加起来在河北就有2000万吨的产能,另外在廊坊有一个装备制造园区。
北京河北天津合作,北京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金融优势,做总部研发;河北有腹地,有产业基础,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个人认为,北京不应该再发展普通意义上的制造业了,留下高端的即可,北京周边像张家口、承德、保定和廊坊,以及靠近北京的十几个县也不应该再发展一般意义上的工业了。天津不要再发展重化工了,重化工放到曹妃甸和沧州,这样一个上下游的分工应该是互补的、合理的。目前我们与北京、天津在搞产业对接设计,正在做产业转移地图,希望把北京天津河北各自的优势和好的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资源互补和效果最大化。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记者:从近几年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增速逐年放缓,2011年至2013年分别为13.9%、10%和9.7%,今年预期目标增长9.5%,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工业经济运行已进入下行通道?如何判断2014年工业经济走势?
徐一平: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加上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工业增长速度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但仍处在一个合理运行区间。2013年,在中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增速企稳;利润增长12.2%,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江苏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融合加快、质效提升的态势,主要指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利税总额12946.7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利润总额7834.1亿元,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6.4个和8.7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8387.5亿元,同比增长17.5%;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3975.5亿元,同比增长18.4%;全年工业用电3794亿度,增长6.5%。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去年销售收入增长18%,高于全部工业7个百分点左右,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去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万亿元,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增速放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给发展留下更多空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速度只是一个数量概念,更重要是要看发展质量,只有质量上了台阶,才是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增长。我们引导地方和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上。
今年,工业经济发展仍然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宏观指标总体改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有所趋稳,全球经济活动和世界贸易回升,普遍预计2014年全球增长将比上年加快。从国内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国内有效需求将逐步释放,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全面有序推进,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市场机制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新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将进一步激发。从江苏看,经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在产业结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一半以上;在需求结构上,消费拉动持续发力,智能终端、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热点爆炸性增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民间投资、新兴产业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区域结构上,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上升,三大区域各展所长、互动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总体来看,支持我国工业长期向好趋势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推进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更加凸显,我们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国内外环境有利于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当然,要实现预期增长目标,也有不小难度,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记者:江苏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如何?下一步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有何重点考虑?
徐一平:江苏在对接国家七大新兴产业基础上,基于江苏产业门类齐全和传统优势,确立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了三个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兴产业。江苏省专门成立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李学勇省长亲自担任组长,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分工负责相关领域的工作。
从成效来看,第一是培育了骨干企业。第二是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基地,产业集聚成为了区域发展的特色。江苏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基地。第三,从发展状况来看,一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总量和水平上,相对来说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例如,江苏软件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去年软件产业总营收达5300亿元。可以说,江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也为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力量。
下一步,江苏将以工信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为抓手,从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应用牵引、平台支撑四个方面入手,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增效、发展壮大。
一是创新驱动。江苏将进一步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着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以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集群。紧密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先进机器人、3D打印等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重点打造一批技术外溢性强、需求带动明显的重点产业链。积极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扶持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是重点突破。江苏将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推进行动和方案,围绕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高速电梯、轨道交通等领域,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标准制定、成果转化、市场培育、研究投入等方面继续深入着力、精准发力,抢占发展制高点。重点关注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内容服务和平台经济等新型业态,加大新门类、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发展力度。
三是应用牵引。江苏将继续强化市场示范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以新兴产业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为重点,定期公布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目录,组织实施重大推广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重点产品首购首用鼓励政策,发挥驻外办事处的作用,帮助新兴产业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四是平台支撑。江苏将继续发挥好江苏省产业研究院、国际产业研究院作用,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认定一批公共技术平台,着力完善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计划全年新兴产业领域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家以上。组织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每年攻克一批影响产业转型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技术瓶颈。
创新推进信息消费
记者:请介绍一下去年全国信息消费进展情况,在促进信息消费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湖南省在推动两化融合和信息消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谢超英:去年国务院下发了两个促进信息消费领域的文件,一个是促进宽带中国,还有一个是《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后,工信部和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目前,信息消费领域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去年全年我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了2.2万亿元,其中信息产业消费达到1.2万亿元,信息服务消费达到1万亿元,分别增长35%和20%。信息消费环境正在逐渐改善。例如,3G已经覆盖到每个乡镇,宽带已经覆盖全国78.8%的地方,4G商用已经正式全面启动。
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基础条件还不能满足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3G和宽带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第二,智能手机、电脑等支撑信息消费的领域创新能力还比较弱。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工信部采取了许多措施和政策推动两化融合。湖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和工信部的部署,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第一,区域的两化融合。湖南拥有“长株潭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还设立了11个省级的两化融合实验区,对两化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产业的两化融合。根据传统产业信息化实际情况,湖南相继出台了11个产业(行业)两化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根据不同行业的自身特点,制定了两化融合目标。第三,企业的两化融合。先后培育支持了一万家企业,使其成为“数字企业”标杆,并以此向其他企业推广两化融合。经过几年的努力,湖南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信息消费方面,湖南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此外,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通过这几项措施的推动,相信湖南省信息消费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记者:现在工业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面临困境,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对此如何评价?
王海林: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都要面临一些困难,只是中小微企业应对能力要弱一点,所以反映出来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减轻企业负担做了长篇描述,我国在推进机构改革、分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方面做了突出的工作,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制度改革,这一系列改革的推进,使去年全国新增的工商登记的注册企业增长了27.6%。去年,取消和免征很多行政事业性的收费,共有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亿元,其中受益的企业有600多万户。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达到150亿元,拿出18亿元支持816家担保机构,为15.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低保费融资担保服务,其中小微企业占85.6%。四川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仅2013年,就取消调整了279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成为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二是清理整顿收费项目。2011年以来,累计取消和停征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9项,目前,全省保留的省管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仅2项。三是切实落实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以来,全省累计减免税收超过1000亿元、落实出口退税近250亿元,减免费用超过1亿元。
从国家到省,都落实了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量,要求实现两个不低于:增加的额度不低于上年,增长的比例不低于信贷的平均水平,这两条落实得也非常好。
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工信部、财政部到省级政府,每年都拿出来一部分资金来补助担保机构,让担保机构来减轻对企业的担保收费,这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去年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已经达到388家,注册资本393亿元,为中小企业新增的担保额度152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
在工信部的支持下,四川从省到市为中小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从法律、金融、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对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去年开展扶助中小企业专项行动1600多场次,为4万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同时,我们还为中小微企业建设了专业的工业园区,让企业能够更快地进入生产领域,减少前期的投入成本。去年四川整体工业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1%,基本实现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同步增长。
西部工业转型升级
记者: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作为西部强省,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王海林:我国实施了两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一轮主要是针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轮涉及产业领域,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四川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转型升级要求,努力实现结构优化、创新驱动、集聚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201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了1.16万亿元,增长11%,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1.7%,有力支撑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四川针对产业升级实施了四项措施:
一是扶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去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5400多亿元,增长20.5%,占全部工业份额15.1%。
二是发展高技术产业。去年总产值达到9800多亿元,增长15%,占全部工业份额的25.8%。
三是壮大优势产业。通过全省的产业分析比较确定了七大优势产业,去年这七大优势产业总量达到2.8万亿元,占工业份额的78%。
四是改造传统产业,政府支持的金额增加。四川技术改造投入年均增长22%,占整个工业投资份额的60%以上,工业投资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去年,四川技术改造投资达到4610亿元,主要促进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开发新产品。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四川去年关闭433户落后产能,涉及水泥747万吨、钢铁32万吨、造纸64万吨、玻璃240万吨,使四川产能过剩情况不是很突出,这也体现了我们技术改造的成效。
建设产业园区,实现工业集聚集约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去年我们园区工业产出占比为66%。
促进绿色低碳的发展,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四川有很多的优势,去年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增长达25.8%。四川有很强的大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污水处理等新技术能力,去年四川向华东输送了230亿千瓦时的清洁水电,相当于减少了6900万吨的煤炭燃烧,也相当于减少了1.7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的目标是使四川率先建成清洁能源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