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河南省规划建设的180个产业集聚区继续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对河南省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3.7%和59.3%。这份上半年成绩单的“出炉”,标志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经过5年的砥砺前行,已成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引擎,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头雁“领飞”产业集聚区
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产业集聚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龙头引领效应正逐步显现。今年上半年,实验区实现生产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财政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32%。骄人的成绩表明:实验区建设进度符合计划,发展效果超出预期,总体态势表现良好。
在航空运输方面,上半年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5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1%和127.1%。“郑州机场的航空货运增速已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客运量增速上半年首次实现全国第一。”河南省交通运输协会秘书长史强说。
同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值866.5亿元,同比增长5.2%,占河南省进出口总值的53.9%。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高地,实验区的窗口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航权、航线和航班是一个机场发展的“主旋律”。不久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再获政策“大礼包”,中国民用航空局与河南省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今后,郑州机场在新增航线、航权开放和航班时刻分配等方面将获得优先权,中国民用航空局将支持国内外航空公司增开连接郑州机场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的货运航线,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主要基地的国际货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产业集聚凸显“雁阵效应”
以“雁阵效应”来形容上半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并不为过。通过实施“四个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引进100个以上龙头企业、打造100个特色产业链、实施1000个以上重点项目、形成10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如今,特色产业链形成的“雁阵”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上半年,香港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和富士康等大型企业与河南省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南车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相继落地。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296亿元,占河南省总额的62%;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占河南省到位外资总额的60.9%。“随着富士康新上iphone6生产设备、台湾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等新项目陆续开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利用外资形势预计下半年将会有更大突破。”河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下半年,河南省将积极培育“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年内在河南省培育形成装备制造、食品两个万亿级和电子信息等4个3000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在省辖市培育形成11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在县(市、区)培育形成120个左右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四集一转”促产业“聚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投资、就业三项重要指标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60%左右。河南省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产业集聚区正在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回望2009年,正是《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划时代地将产业集聚区上升为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意见》创造性提出的“四集一转”,让集中、集群、集约、集合成为后来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核心,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功能构建的问题。同时,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依城促产、以产兴城,通过产业集聚创造就业岗位,以就业岗位的增加促进人口集聚,推动城市规模扩大,解决了转变发展模式的问题。
如今,产业集聚区正在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抓手。过去一个县区一个主导产业的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不少县区已逐渐拥有两到三个主导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高,产业“聚变”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