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上只有“领导信箱”,却点不开链接;办事指南看起来内容详实,实际操作时却找不到北……政府网站频繁被曝出的各种“假互动”、“有问无答”、“僵尸网站”屡遭网民吐槽。对此,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争取用3到6个月时间使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门政府网站全部合格达标。
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仲伟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开办的网站约7万多个,98.8%的地(市),98.3%的县(区),都开通了政府网站。一些政府还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开通了微博微信。截至今年6月,新浪和腾讯微博平台的政务微博达到30多万个,政务微信账号也超过6000个,有的政务微博粉丝高达几百万。但网民对于一些网站评价并不高。
“某乡镇政府网站‘书记信箱’、‘乡长信箱’位于最显眼的位置,但是图片怎么也无法打开。还有一个县政府网站的‘来信选题’栏目竟出现了‘万能回复’,600多封市民来信回复的内容均是‘您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王仲伟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政府网站工作交流会上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而这并非个例。他说,关于政府网站种种问题和乱象也不时见诸报端和网络。在网上搜索“政府网站信息发布乱象”,显示搜索结果380多万条。
“不回应”、“不及时”、“不实用”、“不准确”是政府网站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王仲伟表示,虽然政府网站在整个350多万家网站中,数量大约只占2%,却承担着对外发布政府政策措施、表明政府立场态度的重要职责,直接牵动千家万户的神经。上述案例,对政府网站杀伤力、破坏力巨大,特别是一些“僵尸网站”,极大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针对这些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意见》。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参与《意见》起草的相关人员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政府网站达标的含义就是至少要解决上述的“四不问题”。明确了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事件,要依法按照程序在第一时间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公布客观事实,并根据事件发展和工作进展及时发布动态信息,表明政府态度。收到网民意见建议后,要进行综合研判,对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意见,情况复杂的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无法办理的应予以解释说明。
同时,将在全国政府网站中开展一次普查行动,争取用3-6个月使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门政府网站合格达标。各省(区、市)也要行动起来,负责本地区网站普查行动,力争在一年内使地、县级政府网站合格达标。对不合格的县级政府各部门以及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网站,要督促其整改或关闭,合格的要在12个月内把内容迁移到上一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
[权威对话]
政府应实时“在线”,网上建发布厅、访谈间
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三次发布加强政府网站的工作意见。此次,是首次专门针对政府网站内容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就该意见的出台背景,如何落实监管等,晨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参与《意见》起草的相关工作人员。
治理“有问无答”等乱象
问:我国的政府网站是哪一年开始出现的?
答:1999年,随着“政府上网工程”启动,我国政府网站陆续建设。2006年,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此后又二次发文。2006年,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随后几年里,上到国务院下到基层,全国各级政府网站体系全面建成。最初定位的是三大功能:信息发布、互动交流、办事服务。
问:已三次发文,那么此次《意见》出台的背景又是怎样?
答:现在存在一种现象,网民在围观,政府在旁观,一些官员“恐网”、“怕网”。全国每天都有亿万人在网上发言、在网上围观,每天发布微博微信多达五六千万条。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网民向政府“隔空喊话”,希望得到回应。但遗憾的是回应并不理想。可以想象当广大群众都聚集在网上,另一端政府一直“缺位”“缺席”,还频频出现“有问无答”、“有问乱答”、“受而不理”的情况。这些乱象应该得到治理。
有网站竟显示“心情不好”
问:政府网站最主要的问题有哪些?
答:我们归纳了政府网站突出存在的四大问题。一是信息更新不及时,二是信息发布不准确,三是互动交流不回应,四是服务信息不实用。
问:能否举一些例子?
答:曾有一个关于“浏览政府网站最关心哪方面内容”的网上调查显示,近50%的网民首选“在线互动交流”。但我们在前期调查中发现,不少政府网站却存在着“假互动”。有不少网站栏目众多,却经常“开天窗”,有的网站内容长时间停留在“过去时”、保持一副“老面孔”。有些网站开通后不久就成为“睡眠网站”、“僵尸网站”。例如,某县旅游局网站仅有一张静态图片,所有链接都无法打开,但页面上却标注着“您是第00174598位访问者”字样,因而被网友调侃为“年度最牛政府网站”。“已转相关”、“尽快处理”、“正在调查”之类的神回复在政府网站上并不少见。
问:王仲伟在全国政府网站工作交流会上提到,部分基层政府网站信息发布把关不严,更有甚者,个别网站信息发布人员自作聪明,不负责任地玩“旧瓶装新酒”、“炒剩饭”的把戏。具体指那些方面?
答:这种情况确实有。比如:某个地方政府网站竟然出现“孪生报道”:今年1月和5月分别刊登该市市长和书记视察某地的报道,除了日期、职务和名字不一样外,其余内容一字不差,甚至标点都完全一致。2014年3月25日,某县住建局网站首页滚动着“今天心情非常的不好!”的文字,引发众多网民的热议和指责。还有一些政府网站的外文版没有专业的翻译力量,仅仅通过翻译软件对中文版内容进行自动翻译,导致内容错误百出,起到负面作用。
基层无力建网站将关闭
问:全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开办的网站约7万多个,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网站?
答:现在政府网站大大小小确实非常多,有些基层单位无论是经费、人员、技术都存在着不足。今后的设想是推进集约化建设,市、县两级政府要充分利用上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开办网站,不再单独建设网站,要利用上一级政府搭建的网站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互动沟通、政策解读等。如果基层单位没有能力建设网站,应该要将其关闭。
问:据某省调查统计,大多数地市级政府网站在机构、人员配备方面有一定的保障,但县级政府网站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有40%未设专人管理,20%甚至无人管理。
答:政府网站是政府工作的集中展示。网站前台所展现的丰富多样的信息,所提供便捷、快速的公共服务,需要后台强有力的支撑,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无缝隙的服务。政府网站普遍存在的不足,与后台的内容支撑和组织保障体系密切相关。此次《意见》专门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建立健全支撑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协调机制,完善网站运行的制度规范,选好配强专业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为政府网站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方将对政府网站评估
问:《意见》如何落地?
答:按照此次《意见》要求,各级政府网站要制定和完善一套信息发布的内容清单,明确日常发布、定期发布和随时发布的类别、时限和主体,确保每周发布的信息量和更新速度。要把信息更新的数量、时限、标准,作为考查政府网站是否合格的具体指标,在每次评估检查中,作为首要标准来衡量。
各级政府要建立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年度考核评估和督查机制,把政府网站建设管理作为主管主办单位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对于不合格的,通报相关主管主办部门和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对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和约谈。
问:《意见》 如何监督?谁来监督?
答: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评估督查制度,奖优罚劣。国办将牵头组织制定网站评估体系,把内容标准、技术规范、制度建设等统筹考虑起来,制定基本标准框架。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对本地区政府网站进行检查。同时,要发动社会第三方力量对政府网站进行评估,公开评估过程和结果。
问:今后是否还会有新媒体比如微博、微信的建设要求?
答: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政府与群众实时“在场”、“在会”是不太可能的,但实时“在线”是完全可以做到。打造政府网站就是为了在互联网上建立政府自己的发布厅、工作室、访谈间。加强网友喜欢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去年国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已经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