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政府发布《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批前公示。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延续了2010版总规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该规划即日起至8月29日进行公示。
《总体规划》明确,郑州城市性质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省会。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245万人,城镇人口1025万人,城镇化水平82%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610万人。其中,主城区470万人,航空城140万人。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83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5.6平方米。其中,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9.4平方米;航空城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3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6.6平方米。
修订完善《总体规划》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同时期,郑州市内外发展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10版总规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超预期进度,部分指标甚至已提前实现。
为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在城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2015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2010版总规实施评估及强制性内容修改论证报告”,并于2016年1月通过部际联席会审查。根据评估结论,建议对2010版《总体规划》进行适度修改。201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同意修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函”。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相关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
市域城镇“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
我市将依托交通干线及沿线城镇,构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的城镇布局结构。其中,一主为郑州主城区;一城为航空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区为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和南部新城区;四组团为登封、巩义、新郑、新密四个外围组团。
巩固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建成面向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国际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以航空、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交通枢纽为节点,构建国际国内通达、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南站三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改造,形成郑州铁路枢纽“铁三角”布局,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共同组成市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规划建设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呈现“米字+一环两横六纵”的形态,由15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587.5千米。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成为国内航空综合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至2020年,机场用地规模1088.86公顷,形成29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100万吨/年货物吞吐量的能力。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方面,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重大文物节点保护,重点保护郑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登封、新郑、巩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策略方面,形成系统完善、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水、电、气、信息骨干网络的建设。加快城镇居住区、新农村社区市政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中心城区“一主一城两轴多心”
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主一城、两轴多心”。
一主一城即郑州市主城区、郑州航空城。
两轴即南北向城市发展轴和东西向城市发展轴。沿南北向京港澳高速公路、中州大道—机场高速等轴线形成从主城区至航空城的南北向发展轴,作为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骨架。依托郑—汴—洛发展带,沿郑上路—建设路—金水路—郑开大道、中原路—东西大街—郑汴路两条轴线形成中心城区东西向发展轴,作为主城区空间拓展的主骨架。
多中心即以二七广场商业中心、郑东新区CBD、郑州东站交通枢纽中心、郑州航空港交通枢纽中心为核心,构建区域—城市—片区三个层次的城市中心体系。以主要交通干线、基础设施廊道、城市水系和绿化空间为界,中心城区由八个功能片区构成。
居住用地布局方面,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172.1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5%,人均居住用地28.2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
主城区以改善居住环境、集中成片建设、重视住房保障为原则,适当降低老城区居住人口密度,规划居住用地137.2平方千米。其中老城区以整治、改造为主,完善各项设施,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园绿地,提升居住环境质量;新区居住建设以郑东新区、惠济片区为主;其他片区安排配套性居住用地。航空城以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为导向,满足就业人口就近居住的需求,规划居住用地34.9平方千米。结合居住用地布局完善中小学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实现800~1000米半径全覆盖,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主城区形成“一城、一镇、五街、七区、五轴、七廊、多点”的保护格局。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划定为商代都城内城城垣遗址所环绕的区域,具体范围为金水路、杜岭街、北顺城街、南顺城街、城南路和城东路所围合区域,历史城区面积约为3.8平方千米。划定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德化街历史文化街区、文庙—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二砂历史文化街区、国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文脉和历史风貌。重点保护主城区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世界文化遗产,13处(1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区域、城市、片区各级、各类公共服务中心;主城区的工业用地主要向两个开发区集中,老城区逐步弱化工业生产职能,航空城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培育临空高端服务功能和知识创新功能;物流仓储用地布局以郑州航空城、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为重心,全面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郑州国际、国内物流中心建设;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公园绿地面积91.8平方千米,人均15.1平方米;全面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两带、三区、十廊、多节点”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重点建设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和郑东新区龙湖地区2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中心城区分为一类区(居住文教区)、二类区(混合区)和三类区(工业仓储物流集中区)三类环境功能区;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保证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5%以上,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