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日报、郑州日报报道,8月14日,郑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会议上明确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之路,要认真把握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明确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六个定位,着力做好十个方面的重大任务,推进九大支撑性工程,做实六大基础性工作,逐步实现发展阶段目标。
以国际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为定位。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以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为方向,着力发展枢纽经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近期到2020年,全面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基本确立国际枢纽地位,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框架体系,进入全国经济总量万亿城市行列,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中期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国际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建成国家重要的创新创业中心,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向全球城市迈进;远期到2049年,建成联通全球的国际枢纽中心、世界一流的内陆商贸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金融中心、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开放包容的国际交流中心、生态多元社会公平正义的国际宜居大都市,实现由生产型城市向高端消费型城市的转变,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世界城市。
会议指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十个重大任务:
一是走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坚持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把握“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阶段性任务,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优都市农业、做兴网络经济,聚焦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都市生态农业五大战略产业,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三是厚植开放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自贸区建设为统领,加快航空港实验区、国际陆港、跨境电商等开放载体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制度创新、平台打造和产业培育,创新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商事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双向开放、深度融合的开放新格局,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效应,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军民协同创新、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围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出抓好以自贸区为引领的监管便利化体系改革,以“五单一网”建设为载体的“放管服”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确保郑州在新一轮改革中成为制度创新高地;
五是提升枢纽能级,把持续提升枢纽优势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突破口,着力强化航空、铁路、公路“三网融合”,打造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航空枢纽建设,加快中欧班列(郑州)发展,加快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和城际铁路网建设,让国内外的客货源更多地选择在郑州实现“陆路集疏、空中进出”,以物流、人流集疏带动国内外要素集聚,不断提升郑州的服务辐射带动功能;
六是建设生态郑州,坚持“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把生态文明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持续深化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将环境保护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郑州;
七是彰显文化魅力,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度挖掘商都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等资源,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郑州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美誉度;
八是培育人才优势,进一步完善“1125聚才计划”政策体系,多方式、广领域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优化生活配套服务和创业就业环境,加大力度吸引鼓励青年大学生在郑创新创业,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九是增进人民福祉,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促进就业创业,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促进老龄事业和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统筹做好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十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以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会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九大支撑性工程:一是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网为支撑的畅通郑州工程;二是以现代化设施为基础、智能化管理运行为支撑的数字郑州工程;三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服务业提升计划为抓手的产业再造工程;四是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高铁南站建设为带动的枢纽提升工程;五是以安置房建设、脱贫攻坚、民生实事为带动的幸福郑州工程;六是以贾鲁河综合治理为带动、以五大生态体系建设为支撑的美丽郑州工程;七是以“四大文化片区”和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郑州工程;八是以航空港实验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载体平台建设为引领的活力郑州工程;九是以实施“1125聚才计划”和普惠型人才引进政策为抓手的程智汇郑州工程。
会议指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六大基础性工作:一是规划完善提升工作;二是招商引资工作;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四是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五是环保攻坚工作;六是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着力做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谋划空间支撑,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二是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厚植发展优势,着力构建开放创新新格局。四是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美丽郑州。五是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能,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六是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