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一年一个样”:2016年诞生,给不少市民惊喜;2017年“爆发”,各大品牌近乎疯狂地投放车辆,政府主管部门只好出台“禁投令”;2018年“大浪淘沙”,不少小品牌在竞争中败北,只留下一堆旧车,而几大巨头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其中之一,就是街头的共享单车故障越来越多,一方面关系着骑行者的体验和安全,另一方面这些故障车占据了人行道或车行道,有关部门无奈地将其连同违规停放的无故障车辆集中在一起,又形成了“单车坟场”。
街上的故障车究竟占总量的几成?“单车坟场”产生的各种难题如何破解?有什么办法在严控数量的同时严控质量,从而给市民带来安全、舒适的骑行体验?……围绕这些问题,本报展开调查。
故障车比例明显上升
最近,细心的市民也许已经发现,街上的共享单车数量好像有所减少,但故障车的比例却又明显上升。
2016年上半年,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各大品牌的共享单车相继登陆上海,现已走进第三个年头。许多车辆经历了两年风吹雨打,故障频发:链条生锈、刹车失灵、车头变形、车铃无声、脚踏板和挡泥板松动……即便最早投入市场的那一批共享单车,“服役”时间也未达到强制报废的3年期限,但不少车辆却已提前步入“衰老期”,状态堪忧。
故障频发,首先影响市民骑行体验,进而引发行程耽误、服务纠纷,而更重要的是,这是关乎骑行者生命安全的大事!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估算,目前街头完好的共享单车不到60%;而《上海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中要求,运营单位应保证投入运营的共享自行车使用完好率不低于95%,目前显然远未达标。
从记者的调查来看,街头零散故障车和“单车坟场”中,两大巨头——ofo和摩拜的车占大头。其他小品牌中,目前能确认的是小鸣单车在上海街头遗留了大量共享单车。根据去年6月中旬的统计数据,小鸣单车在上海的投放量约7万辆。之后,小鸣单车逐步放弃上海市场,上海运营团队失联,没有回收相应的单车,这些车辆由此成为城市街头的垃圾。相比之下,优拜单车、永安行、1步单车、酷骑单车、百拜单车等共享单车品牌虽然逐步退出上海市场,但本身的投放量并不大,部分企业主动回收了车辆,所以目前街头这些品牌的故障车相对较少。
而从摩拜和ofo的反馈来看,他们的故障车是可控的,并且始终在进行维护和保养。ofo小黄车目前在上海运营近70万辆车,摩拜则有67.6万辆(其中有5万辆是配合政府的减量工作,已主动回收暂存)。据了解,目前ofo每天可能有故障、需要人工核查的单车约2000辆,摩拜每天的故障车加回库体检车辆总数约5000辆。
那为何用户的感受和行业协会的估算中,故障车的比例如此之高呢?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用户对一些小故障并不报修,企业也监测不到。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能力与运营的单车数量差距仍很大,《上海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按照不低于投入车辆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运维人员,摩拜、ofo两家的运维人员应当超过3000名,但实际上是否有这些运维人员,始终是一个问题。运维人员少了,既不能及时发现故障车,也不能及时处理故障车,市民的用车问题就会越发突出。
“单车坟场”困局仍难解
南大路665号曾出现过“单车坟场”,曾堆满了大量破损和违规停放后被城管部门收缴的车辆。大约两个月前,全市首次共享单车销毁行动在此展开,耗时约一周,积压近两年的上千辆单车被集中销毁。
“近两年共享单车的乱象引发不少市民投诉。”大场镇党委委员曹维渊透露,全镇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投诉中,11%都与共享单车有关。镇上曾多次约谈各家企业,责令其加强管理,及时领回被扣单车。然而,鲜有企业行动,有的索性连开会也不露面。
大场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主任郭春景介绍,包括南大路665号在内,共找过三处临时堆放点,但车辆越积越多,一度突破3万辆,场地不堪重负,土地和管理成本也比较高。如丰翔路128号地块,每年仅土地费用支出就超过160万元,因地块另有他用,为单车搬家又花了4万多元。
今年4月3日,大场镇再次约谈各家企业,并下发《共享单车堆放点集中清理告知书》,责令其在4月24日前移除各自单车,逾期未处理的,将集中销毁。可到了最后期限,依然无人认领。“又多等了10天,企业还是没反应,决定集中销毁。”郭春景分析,车辆老旧,外加搬运费、管理费、场地费、后续维修费等综合成本,让企业觉得取车反而不划算。
“明明是企业惹的祸,不能都让政府买单。”他认为,销毁不是目的,而是希望企业受触动,主动领走积压车辆。销毁行动开始后不久,摩拜上门与大场镇沟通,取回了部分车辆,并承诺将加强路面管理,其他企业暂时没动静。“销毁行动没有先例可借鉴,这些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还有没有更合理的处置方法?我们也在探索。”郭春景坦言,镇上现有两个堆放点中,仍积压了上万辆车,有的企业已失联,有的不配合,“除了集中销毁,还能怎么办呢?”
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结合起草中的《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主管部门正抓紧研究后续处置方案,并将体现在相关法规中。目前的草案第三十三条规定:运营企业逾期不取回车辆的,区主管部门、城管执法部门可依法处置滞留车辆。具体怎样“处置”才能有力有效,期待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的制度规范。
建议减量、引入淘汰制
共享单车企业表示每天都在处理故障车,市民和业内人士却仍觉得故障车太多,“单车坟场”也依然存在,怎样解决这些矛盾?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应继续严控总量,甚至还可以“减量”。市交通委透露,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共享单车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基本将全市各种共享单车的车号信息纳入其中,并且通过了人工核查。此次摸底可以确认,上海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总量在170万辆左右。不过,这一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目前还不能统计车况情况。
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认为,170万辆的总量还是太多了,根据上海的使用情况,50万辆至60万辆比较合适,既能满足市民的用车需求,又不会侵占过多的城市道路。而且单车数量少了,需要的维护人员也相对减少,比较容易管理。
而“单车坟场”里的单车若销毁,应该更加注重资源回收再利用,比如车身破碎处理、回炉炼钢,铝、橡胶等应分类回收,智能锁、太阳能板等可考虑通过检测后重复使用。
其次,可通过1∶1的方式让共享单车企业置换故障车辆。摩拜表示,近5万辆“三文鱼”新车置换申请已经主管部门同意,将分批与上海市民见面,置换将遵循“先换出再换入”的原则,旧车编码在政府信息平台中作废并登记,该编码单车不再向上海提供单车服务并统一回收处理;新车编码将统一录入政府信息平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新车置换投放。ofo则计划首批置换5000辆新车,车型为最新款的“小黄蜂”,目前在向主管部门递交申请。
此外,据了解,上海正在酝酿对共享单车企业进行考核,对共享单车品牌实行淘汰制和准入制。企业中运维能力强、管理到位的,可以多运营一些车辆;运维能力弱的,车辆总数要控制,甚至要淘汰。业内人士也建议,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不能是“进入市场早就能高枕无忧”,上海应对共享单车进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