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协调推进“互联网+”专项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四方面推进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一)推进制造业“双创”建设。一是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双创”平台,营造鼓励员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优化。中信重工以首席技术专家为引领组建18个技术创客团队,每年设立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对创客团队提出的研发项目进行追踪服务;以大工匠为引领建立22个工人创客群,创客团队有工作场地、有资金保障、有组织制度、有攻关目标、有效果评估,形成了一批典型工艺规范。二是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双创”基地建设,吸引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服务型企业入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资源和配套设施服务。济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打造“新愚公众创空间”,一期面积5000平方米,今年6月投入使用,已入驻初创企业10多家,包括“中原云工”、“化工购”等服务平台。
(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一是制定智能制造评价标准。开展智能制造专题研究,制定发布了《河南省智能车间评价指南》、《河南省智能工厂评价指南》和《河南省智能车间评价细则(2016年)》、《河南省智能工厂评价细则(2016年)》,提高智能制造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二是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根据离散型、流程型制造行业特点,认定了省级智能制造车间试点31个、工厂试点23个,推动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各环节的集成优化。
(三)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国家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电子制造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省工业企业提供贯穿技术标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工作流程的完善服务。二是探索建设以河南省工业云平台为主体,若干个区域和细分行业平台为支撑的“1+X”工业云平台体系,面向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支撑服务。
(四)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认定了52家省级“互联网+”工业创新示范企业,探索按需制造、众包设计、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组织编写《河南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案例汇编》,促进经验交流和成功模式推广。众品食业定位于O2O生鲜供应链服务商,打造“冷链马甲”平台,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目前平台拥有注册用户58.6万,年交易额65亿元;大信橱柜收集4365个整体厨房样式,归类生成380个标准化模块,从客户下单到生产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根据客户需求组织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交货速度和出错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五)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一是开展“豫货通天下”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活动,按照“生产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物流配送”合作模式,支持工业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累计参与电商企业100多家、工业企业3000多家,达成合作协议768项,带动工业产品网上销售215亿元。二是开展省级十优和特色电子商务平台评选工作,促进本土电商平台做大做强,已形成中华粮网、世界工厂网、中钢网、鲜易网、“豫货通天下”互联网渠道交易所等一批垂直细分行业领先的本土电商平台。
以融合为主线
加强“双创”建设
下一步,河南将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主线,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制造业“双创”体系建设。一是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汇聚国内外“双创”资源,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协同研发、云制造等新模式。二是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建设“双创”服务平台,打造“体验中心+网络平台+服务联盟”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三是支持地方依托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
(二)加快智能制造试点建设。一是依据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评价指南和细则,面向制造企业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评价,为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供指导。二是总结智能制造试点经验,形成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综合解决方案,根据离散型、流程型制造行业特点,推动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模式复制和推广。三是按照政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推动组建河南省智能制造研究院(河南省智能制造推进联盟),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全省智能制造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加快河南省工业云平台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覆盖先进制造业大省重点行业的工业云平台,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企业间协同创新和产业链集成,培育和形成面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信息资源服务产业,探索发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模式,获得制造业新型能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
(四)加快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推动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省级“互联网+”工业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围绕生产组织创新、制造模式创新、生产运营创新、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融资方式创新、互联网转型集成创新等重点方向,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
(五)加快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一是深入开展“豫货通天下”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活动,组织不同形式的服务对接、产品对接和信息交流活动,建立本土工业产品网络推广渠道。二是推动电子商务与制造企业内部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实现企业间基于互联网的协同研发、设计和制造,发展“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生产方式。三是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化,形成一批垂直细分行业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工业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