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区
——访市人大代表宋洁
市人大代表、上街区委书记宋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数据来总结成绩、安排工作,处处体现了务实的理念,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郑州力量”。
宋洁介绍,2018年,上街区的发展实现了四个新突破。一是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二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新签约项目41个,总金额278亿元,特别是成功引进总投资90亿元的奥克斯项目,其中投资50亿元的奥克斯600万套智能家用空调生产基地项目,是建区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三是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中铝郑州企业转型步伐加快,实现销售收入68.51亿元,利润总额4.1亿元,创10年来最高盈利。此外,通航产业发展成绩喜人。四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全年财政科技支出3622万元,增长83.7%,创历年之最。投资11.2亿元的中原科创产业园和投资8亿元的云和数据智慧创新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中关村e谷(郑州)众创空间建成投用,入驻企业26家。
宋洁表示,下一步,上街区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新目标、作出的新部署,坚持“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深入实施“135”发展推进体系,加快建设“和谐美丽、智慧低碳、创新求实、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区,助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品质
——访市人大代表陈红民
“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愿景宏伟,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彰显了‘实干’的成效,体现了‘实干’的担当,提振了‘实干’的精神。”市人大代表、二七区委书记陈红民说,“政府工作报告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站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高度,提出我们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明确提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科学确定主要预期目标,明确了‘一中枢一门户三中心’建设以及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为郑州发展列出了任务单、确定了施工图,既立足实际,又拔高标杆、自我加压,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
陈红民表示,就二七区而言,下一步将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狠抓落实。紧盯梳理出的175个重大项目,进一步深化“三定四推五落实”等项目运作机制。围绕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舒心、让城市更美丽,以路长制为载体,坚持短期整治与长期立制相结合,健全责任明确、问题解决、智慧管理等四项机制,实施四大行动。全力强化“干”的氛围、改进“干”的作风、健全“干”的机制、鲜明“干”的导向。
奋力夺标谱写发展新篇章
——访市人大代表虎强
“去年,我市实现三大突破,标志着郑州高质量发展进入新起点,成绩令人振奋。”市人大代表、管城回族区委书记虎强表示,今年,我市重点提出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高标准建设文化片区,目标催人奋进。
“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时刻保持竞进姿态,管城回族区将用强烈的使命担当,跑出新速度,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虎强表示,管城回族区将把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上来,坚持“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坚定不移地走好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管城实际、体现管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虎强表示,要深入践行“一四四”发展体系,实现以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为统揽的全域城镇化“一个总体目标”,夯实商都文化核心区、高端商贸创新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民族团结模范区的“四个发展定位”,执行好文化立区、产业兴区、基础强区、生态靓区的“四个战略路径”。同时,坚持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将“一四四”发展体系落到实处,为高质量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水清河美
——访市人大代表马军
市人大代表、惠济区委书记马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催人奋进、统揽全局、指引方向的高质量报告,报告对2018年郑州市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总结,确立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描绘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新的发展蓝图。
抢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历史机遇,惠济区依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明确了生态、旅游、健康、科技“四城联建”的发展目标和“一核三带六园”的空间布局。马军说,宏观上讲,在“一核三带六园”的空间布局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惠济区将在做好原有的冷链食品、都市农业等产业基础上,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和成效。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三是打造特色健康产业园。四是积极导入科技创新产业。五是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六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马军建议加快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开展索须河沿线环境提升和截污治污。依托荥泽古城,对索须河全线生态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升;市政府将索须河截污治污工程列入城建计划,完成索须河全面截污;为了保证下游水质,在索河须河交叉口增加湿地设计,净化上游水质,保证水清河美。
多措并举打造人才强市
——访市政协委员杨保成
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我市推出“智汇郑州”30条,实施“智汇郑州”七项人才计划,通过“广揽”“重奖”“普惠”“留心”等措施,着力构建多领域、全链条的人才发展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总体来说,目前郑州还不是人才强市。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高端人才严重缺乏。教育界别委员、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杨保成说。
杨保成建议,郑州应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1125聚才计划,完善引才留才机制,构筑人才聚集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有序参与人才培育,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要尊重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型人才流动与聘用模式。
杨保成认为,郑州应围绕其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吸引一批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海外留学人才等,进驻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综合体、大学科技园等,并在经费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使这些高层次人才能够“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
——访市政协委员赵明宇
“近年来,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常住人口破千万,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对于全市医疗、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革界别委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颈肩腰腿痛一科主任赵明宇说,“希望郑州能早谋划,早启动,全方位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特别是重大慢性疾病防治体系,从源头上降低发病率,加快健康郑州建设。”
赵明宇说,就拿青少年脊柱侧弯来说,其发病率高达5.4%,却往往被家长们忽视。如果不积极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将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赵明宇建议,卫健、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加强青少年慢性疾病的普查、诊疗和健康管理,定期筛查,建立长效随访机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对于高风险人群采取早期防治措施,提高‘治未病’水平,不仅可以为群众防病治病减负,对于提高城市健康医疗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都有着积极意义。”赵明宇说。
推进工业产业向高精尖转变
——访市人大代表李政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不断完善城市公园体系,中心城区公园围墙应拆尽拆,今后中心城区拆迁区域面积10亩以下的地块,全部建成公园绿地,非常振奋人心。” 市人大代表、民建郑州市委副主委李政军表示,增加中心城区绿量,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李政军建议,应加快工业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以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郑州南车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等企业为龙头,促进郑州战略性新兴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和发展。利用央企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动全市传统工业,加快新型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升级。夯实全市基础工业,科学规划,积极学习国际先进水平和标准,与国际接轨,真正把郑州打造成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制高点。
他说,上街和巩义等传统工业市区,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必须打破传统思想,改变发展思路,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规模和载体平台,最大限度地与市场接轨。
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
——访市人大代表李建霞
“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令人振奋。”市人大代表,民进郑州市委副主委、秘书长李建霞说,此次两会,民进郑州市委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郑州市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建议》。
为了解郑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民进郑州市委组织专题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调查并了解了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截至2017年底,全市注册幼儿园1611所,在园幼儿39.12万人,市政府教育督导达标验收的幼儿园超过1100所。她认为,郑州市学前教育还存在公办幼儿园数量少、民办幼儿园经营问题多、学前教育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建议坚持公益普惠,构建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构建以普惠性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系。此外,还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管理制度。“郑州作为引领中原更加出彩的省会城市,要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从而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李建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