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浙闽粤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复苏风险积聚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起着示范标兵作用,也为郑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创新驱动推进提质增效
创新不仅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也是民营企业实现方式转变、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关键,还是民营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抓手。
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早在2015年,温州滚动实施小微企业新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主体提质、创新发展、育新扶优、集聚发展、外向发展五大提质行动,引导小微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工艺改造、管理升级,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随后,温州围绕探索政策创新和推动政策先行先试,出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时代创建 “两个健康”温州先行“80条新政”、国家级市场贸易采购试点等一系列载体抓手和政策措施,开展了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浙江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逐渐形成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优势、市场取向改革先发探索优势、企业家群体和协会商会组织优势、民营经济开放发展优势。
“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
“互联网+”不仅能引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生新动能,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且能驱动数字经济与传统民营产业融合创新,促进民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厦门运用“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围绕名城、政策、人才、环境、招商等多要素出实招、谋实事、见实效,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科技领域打响“厦门牌”。具体地说,在政策扶持方面,出台新政引导民营产业发展。2018年底,厦门通过出台《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扶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发挥“互联网+”赋能作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发展。在搭建平台方面,多维度地开展招商工作。在推动软件名城创建进程中,积极打造“名园”“名企”和“名品”;积极对接“闽籍互联网领袖峰会”等活动,吸引知名闽籍互联网企业在厦设立区域总部;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平台,成功促成厦门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厦门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AI语音芯片量产项目等重要项目落地。在融合发展方面,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在厦门的推广应用,打好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引入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在厦门布局“云计算”结点;依托软件园、湖里高新园、翔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加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方面的企业的招商,做强数字经济业态。
市场主导体现体制优势
市场主导的优势,突出表现在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让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政府甘当配角,政府对企业不是盲目指挥和横加干涉,而是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一个移民性城市,深圳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包容性、开放性、多元化是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毋庸讳言,深圳早期发展是建立在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之上的,但政策优势消失之后,高度市场化的体制优势就成为深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什么深圳民营经济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而不是靠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行政手段?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与政府相比,民营企业是市场信息变化的第一个接收者,对市场信息、市场需求最为敏感,再加上民营企业决策主体单一、决策程序简化,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的机制,往往能够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而政府可以说是市场信息、市场需求传递的最后接收者,政府根据最后一道信息制定的产业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是滞后的。深圳著名的华为、大疆、腾讯、中兴等高科技民营企业,都不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按照产业规划和政策发展起来的。同时,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具有良好的风险承担机制。一旦民营企业在产品选择、产业原则、技术路线选择方面脱离了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就要承担倾家荡产、前功尽弃的风险。正因为民营企业对高层管理团队和科技人员在酬薪、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激励与风险承担机制,一旦成功后能够获得巨大财富所创造的动力,才能使无数民营企业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华为内部几万员工持股就是成功的案例。
优化环境加大政策扶持
依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不仅可以解决民营企业的各种负担,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而且可以规范民营企业的合法运行,推动民营经济聚合发展。
目前,江浙闽粤都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或实施细则,对优化环境加大扶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措施。
招才引智提供智力支持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第一要素。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苏州出台了各项人才政策,栽下的一棵招才引智的“梧桐树”,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这一“金凤凰”落户。
近年来,苏州始终以让在苏高端人才特别是外国专家“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留得住” 为目标,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为高端人才特别是外国专家营造在苏生活和工作的舒适环境。具体表现在:健全完善“人才新政40条”和配套政策措施,优化人才引进落地服务流程;宣传、落实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人才签证制度,对“高精尖缺”外籍人才来苏工作实行“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服务;在江苏省率先设立高层次一站式服务中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落户、人才乐居、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待遇落实及申办姑苏英才服务卡、海外高层次人才住居证办理等31项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在苏工作生活办事开辟“绿色通道”。(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