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个城市的大健康项目该如何规划,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课题组通过研究、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的经验,从加快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 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等方面发布了《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加快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
中国医生资源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总量不足,而分布不均、医生间能力差别大加剧了总量不足的影响,这是看病难问题背后的核心原因之一。医生的成长周期较长,要想培养一个专家更是动辄十几年。如果短期内不能解决量的问题,那只能提高现有医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互联网+医疗健康”正是符合这种需要的新型医疗模式。
从郑州城市发展战略来说,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能够将北京、上海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到郑州和周边地区,这对于加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和带动周边城市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郑州市探索 “互联网+医疗健康”也对健康扶贫具有积极作用。
郑州市是河南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较早较全面的城市,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2018年8月,郑州市政府印发了《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方案》,建设智慧医疗(智慧健康)平台成为规划中的重要部分。
在医保方面,2018年11月9日,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电子社保卡替代诊疗卡的全流程服务,推行“就医一卡通,医保线上行”。患者在家里就可以拿到所需的药品,这主要依托郑州的门慢处方共享平台,实现了定点医院和药店的互联互通。除此之外,基于电子社保卡的在线挂号、视频问诊等新的服务模式也为患者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保障。
在医疗监管方面,郑州市践行“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执法理念,探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制度。郑州市实现了河南省卫生监督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团体的“五连冠”,在全省卫生监督执法案卷“百案评奖”和卫生监督“千案评比推精品”活动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其“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成效显著。
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
郑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比逐年攀升。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1013.6万人,户籍人口878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13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7%;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近16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20余万人,孤寡、空巢老年人50多万人,呈现出人口基数大、空巢老人多、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郑州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8年,郑州市建成养老机构139家,城乡养老服务照料设施580多个,设置养老托老床位44万多张,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约32张。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0个,入网人数39万多人。
郑州市人民政府重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落实和推进工作,成立市政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保障措施,细化考核标准和完成时限,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有序推进。金水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服务队伍,为辖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采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形式,委托专业养老机构为辖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孤寡、空巢及其他困难老人提供无偿、低偿的居家养老服务。2018年,郑州市又在市内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全市统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全市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承接主题,依托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组织等探索开展助餐、助洁、助浴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挖掘养老产业发展潜力,需要立足于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养老发展模式,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服务机构之优势,嵌入到社区、老人住宅并提供老年照护服务的模式。社区“嵌入式”服务以小微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通过协同社会力量,形成连锁模式,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非正式照料服务,并逐渐成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的新思路和新的养老模式。目前,郑州市民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正在探索社区居家养老运营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开展 “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能够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孵化”出一批对接养老服务的机构和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化养老服务,对创新养老模式、促进郑州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
在郑州城区的“健康医疗服务核心区”周边,布局四个大健康产业功能拓展区,简称为“四翼”,分别为“东南翼”——空港新郑生物医药区、“西南翼”——新密登封文化旅游养生区、“西翼”——巩义—上街—荥阳健康养老服务区、“东翼”——中牟健康产业创新区,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国内一流、中原领先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健康人群规模持续扩大,基本形成以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为重点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化和均等化,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药等健康领域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大,健康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健康大数据等新业态发展成熟,智慧医疗体系基本建成。2025年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0%,基本建成中原医养结合示范区、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形成健康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
到2035年,健康服务现代化水平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加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民基本健身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更加牢固、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行为全面普及,重大疾病危害的影响减弱,健康生产和生活环境基本建成,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公平和完善,实现健康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互联网+”模式扩大,产业集聚度和辐射能力大幅增强,产业融合度进一步提高,成为中国大健康经济示范城市,大健康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2035年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建成产业链完整、融合集聚水平高、全方位创新引领、竞争优势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