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举行2020年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座谈会并签署深化数字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继去年8月郑州市同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双方的又一次深度合作。
去年8月,双方全面合作正式开启,阿里巴巴河南公司、郑州大数据发展公司、数字郑州科技公司相继成立,10个月来带动“数字郑州”建设迅速实现了数字政务水平、科学防控能力、网络消费支撑等方面的提升。
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
“城市大脑”,是郑州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高阶体系,通过“城市大脑”建设推动“群众跑腿”变“数据跑路”,郑州打造了“四端”融合政务服务平台、“郑好办”APP;建设了疫情防控一体化大数据管理平台,提升了科学防控能力。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城市应急系统及政府治理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正在积极建设“城市大脑”的郑州市与阿里技术团队共同搭建了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火速上线包括疫情上报、来郑人员登记、疫情调度指挥、智能外呼、钉钉复工复学系统等10套数字防疫系统,实时了解全市上万个社区以及道路、医疗等各个单元的战“疫”状况 ,有效防止了聚集性传染,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同时,为岐伯山医院提供信息化系统,并让郑州成为全国最早推出复工服务平台的城市之一。科学调配、整合数据资源,打通各部门壁垒,引领各单位协作配合,数字政府凭借着强大高效的资源整合与实施能力,快速回应社会需求,从而发挥治理作用。
今年3月20日,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郑好办”APP上线,截至6月19日,按照“一网通办、一次办成”要求,依托“郑好办”APP上线运行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数量共299项,其中“一件事”组移交的有159项,公民个人高频事项82项,合计241项;涉及交通出行、医疗信息和考试成绩等查询和预约共58项。这些事项的上线,大大缩短服务事项的审批时间,解决了信息共享难、审批难、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等问题,逐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
据悉,目前该APP用户总量超过80万,日均活跃用户数3.9万;总办件量14.96万件,受理量14.53万余件,办结量14.17万余件。
打造数字郑州生态联盟
为全面落地郑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项目,双方合资组建了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以该公司为核心,以构筑大生态,形成大产业,打造“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为抓手,市大数据管理局组织本地优势大数据企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秉承开放合作、生态共赢的理念,打造生态联盟,积极探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模式”。
据市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在技术、市场、服务和人才等领域的综合优势,实现生态资源聚合,服务“数字郑州”建设。同时,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绝对优势,带领郑州本土互联网企业走出河南,实现进军全国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去年10月以来,市大数据管理局组织金水区、郑东新区、高新区、航空港区、经开区等大数据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分区域统计梳理重点大数据企业智慧化产品、应用及目录清单,建立企业台账。先后召开十余次“数字郑州”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专题座谈会,组织数百家本地大数据企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对接,初步建立涵盖100余家企业的合作伙伴企业库。
双方合作正式进入快车道
在消费方面,数字化的参与为城市消费的恢复装上了“推进器”,4月1日,郑州市政府宣布发放4亿消费券,定向鼓励本地消费者,扶持郑州商家,拉动线下消费,而支付宝则成为消费券领取与核销的主要平台。首批5000万元的普惠性消费券,取得良好效果。
数字化赋能下的郑州消费市场逐渐恢复了往日活力,以“时尚绿城,乐享郑州”为主题的“春暖郑州”网上购物节、“郑好豫见”欢享乐购季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如火如荼,围绕发展“夜经济”成功举办“醉美·夜郑州”等活动。
不仅如此,在电子消费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店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借着这股东风,阿里通过补贴红包扶持中小商家,与商业综合体整体合作打造本地生活数字街区、口碑街,并于4月初在郑落地中原首个数字化街区,郑州小店的数字化变革随之拉开序幕。
数字政务、疫情防控、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在郑州,“数字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大数据”则渐渐成为服务市民的重要工具。这次,阿里巴巴集团与郑州就深化合作达成一揽子新的战略协议,通过人才和生态培育,阿里巴巴集团将建设性地推动郑州的数字化进程。
下一步,双方将合作“十百千万”项目,即3年与30家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和人才培育机制,500家生态企业参与郑州数字化发展,培养1万名数字化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其中1000名具有阿里云资质认证的专业人才。这标志着阿里和郑州的合作正式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