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河南
“战略”护航 出新出彩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勇敢担起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历史使命”“在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上迈出坚实步伐”。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成了未来五年我省最大的主题。”在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宾看来,省党代会立足河南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以前瞻30年的眼光,对现代化河南建设作了系统部署,提出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这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在河南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导向性。
我省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需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速。从实现路径看,实施“十大战略”是顺应河南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解决制约现代化河南建设短板瓶颈的关键所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优势再造、数字化转型、换道领跑、文旅文创融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战略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事项,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制度型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等战略是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高亚宾看来,实施“十大战略”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制定“十大战略”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和时序计划,切实推动落地实施;二是坚持“项目为王”导向,根据每个战略的“长板领域”和“短板领域”,有针对性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促短板变长、长板更长;三是积极引导和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省上下形成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凝聚力,形成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良好氛围。
数字河南
创新引领 全域数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数字河南是赢得未来的战略工程。
数字时代,我省正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郑州龙子湖智慧岛上,宇通“小宇”成为国内首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无人驾驶巴士,5G传输、语音控制、自动驾驶,展现出过人的机智;由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开发的智能农业装备管理平台接入活跃农机10万台,轻点鼠标,远在千里之外的农机作业信息尽收眼底。
未来五年,我省将把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持续优化数字生态,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关键支撑。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河南目标已经明确:到2025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核心产业壮大为突破、以融合应用创新为引领、以数治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数字生态优化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格局基本建立,数字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为此,我省将从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数字核心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数治能力、优化数字生态体系等方面全力推进。省级层面将成立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将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强化政策支持,统筹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加大支持力度;坚持“项目为王”,建立省级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库,以重大项目建设牵引要素集聚、产业配套,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核心产业。
清廉河南
良好风尚 浸润中原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推进清廉河南建设的决策部署。11月15日,记者采访了省纪委监委研究室主任刘社青,请他谈谈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途径。
“清廉河南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刘社青说,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河南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有力抓手,是助力省委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保障性作用。
关于清廉河南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刘社青认为,在推进实施中,要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管党治党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影响发展环境问题,推进政治生态持续优化、权力运行规范透明、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执法司法公正文明、市场竞争公平有序、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相互浸润、相得益彰,党内正气持续上升、社会风气持续上扬,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信赖不断增强,满意度不断提高,努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清廉河南。要以压实责任为关键,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监督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形成全党全社会齐抓共建、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要以建设清廉单元为载体,从建设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村居等抓起,加强清廉文化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体系、板块示范带动清廉河南建设全域推进、齐头并进,让坚守正道、积极向上、担当作为、求实奋进的良好风尚浸润中原、助力出彩。
设计河南
设计赋能 把握新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发展工业设计、工业软件、建筑设计、创意设计等,打造设计河南。
工业制造、城市景观、文化创意,都需要设计。设计是创新的起点、价值的源头,它来源于制造,也服务于制造,并决定着制造的价值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工业设计为例,它极大改变了世界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工业设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使日本手工艺品、家用电器和汽车风靡世界;韩国也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凭着不断设计创新和创建品牌成为发达国家。
作为设计河南的重要支撑,我省工业设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从政府引导逐渐变成企业自觉,正在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贡献积极的力量。河南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全省拥有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企业、高校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产业园区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0家,其中4家已晋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南制造强省建设迈入新阶段,创意设计需求旺盛、前景广阔。工业设计有望成为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知名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下一步,河南工业设计将与信息技术和时代要求深度融合,力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体现出科技之尊、文化之善和人文之美。通过建设设计服务平台、完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扶持设计特色园区、举办设计大赛等形式,让设计为河南千行百业赋能,为各行业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更好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叫响“设计河南”品牌。
品质河南
以民为本 实干为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品质河南”的行动目标,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这是聚焦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为未来中原更加出彩擘画的浓重一笔。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李中建提出,建设“品质河南”,是新的宣言书,也是我们新的行动指南,建设“品质河南”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提升:
河南制造提升品质。以争取显性和隐性的“世界冠军”为标准,大幅度提高河南制造产品的创新度、实用度、品质度,提高河南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放眼全国和世界,对标本行业的国际或国内一流企业,确定比学赶超的行动方案,找差距、补短板,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快向产业链的高价值区间跃升。
居民生活提升品质。要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为引领,多措并举,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解决群众生活服务不健全、养老服务和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切实做到资源下沉、干部下沉、精力下沉,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城市建设和服务提升品质。要传承当地的历史文脉,发掘和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基因,切实提高审美水准,提升城市品位。加强“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御灾害、抵御风险能力。以群众满意为标杆,量力而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
将“品质河南”的美好愿景转化为真实图景,实干为要。首先要将“品质河南”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标准,引导各级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其次要汇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动员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及时充分收集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地把民生事办好。另外,要优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路、办成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书香河南
品味书香 阅读“悦”享
开卷有益,书香润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作出了“建设书香河南”的安排部署,为我省更好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共同建设书香社会,奋进“十四五”、建设现代化河南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书香河南,离不开阅读阵地的有力支撑。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民营书店,都秉持“点亮一座城市”的文化理念,为民众提供“悦”读的公共文化空间。我省多部门联合持续开展“书香送暖”活动,给山乡孩子送去一摞摞图书,助力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书香绵延得更远。出版豫军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党的理论政策阐释,为人民群众奉献出更多文化精品,为加快建设“书香河南”贡献力量。
在全省上下的不断推动下,“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也渐渐成为中原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阅读热情不断高涨。
除了各种优质的纸质图书,“云”上数字阅读同样丰富多彩。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温新豪说:“‘建设书香河南’的意义重大,河南出版行业深受鼓舞。作为出版供给的把关者,我们将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同时充分利用数字阅读、多媒体展示和多手段互动等优势,助力书香河南建设提速增效。”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杨旭东认为,“建设书香河南”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民生工程。相关文化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河南人重读书、爱读书的浓厚氛围,将图书馆、书店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功能下延到社区、乡镇,为公众提供图书资源和公共学习空间。同时,不断增加乡村图书资源的供给,助力留守儿童精神成长。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用实干绘就。要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滋养作用,建设学习型城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书香弥散至中原大地的每个角落。”杨旭东说。
技能河南
技能“翅膀” 助力飞翔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助手是什么?是技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积极迎合时代需求,河南要把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攻方向,有效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到2025年,完成150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050万人取得相应证书。
靠技能改变生活,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河南是人力资源大省,但技能人才只有900多万人,占比仅为1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9个百分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科学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李红见说,未来,随着地方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日益加快,要素资源红利将逐步减弱,人才技术红利将会逐渐凸显。“通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河南人力资源技能素质,可以挖掘并释放人才红利,为河南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完善产业生态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目标就在前方,路该怎么走?李红见说,技能培训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推进进程中应发挥好政府先导作用,统筹谋划,做好政策体系设计;各区域应结合地方资源和传统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技能培训基地和培训品牌;坚持创新引领,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培训资源数据库,通过比对分析,分类施策,从而实现精准推进。
“我们将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以打造‘五个体系’为重点,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大规模开展‘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取证,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
健康河南
就地就医 舒心放心
怀揣一沓病历,不少从外地赶来的患儿家长早早等待着。在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的王天有教授每月两次都会在此坐诊,还为一些有疑难病症的患儿带来学科领域内的专家资源。“不出河南就能享受到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很庆幸’。”一位患儿家长感叹。
让更多大病患儿不出河南就得到救治。这只是京豫合作共建国家儿童区域诊疗中心的一个缩影。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到,要加快建设健康河南。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建设,让群众看病多一些便利,少一些负担。这些变化在河南一点点发生着。
自2016年开展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以来,河南省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为河南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学科团队。
引人才、引机制、建平台,一大批北京的专家资源在河南“落地开花”。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共选派16个专业的19名“特聘主任”常驻郑州;省儿童医院牵头组建儿科医疗联盟,覆盖218家省内医院和18家省外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基层。
数据显示:同2016年相比,2020年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河南患儿减少了82635人次、下降了63.12%,住院患儿减少了2542人次、下降了51.33%。省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崇臣说:“降低区域患儿外转率,实现‘儿童大病不出省’,让更多河南患儿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
目前,河南已经建设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儿童、器官移植、中医骨伤科等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拥有上亿人口的河南,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这些千家万户最朴实迫切的希望,将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加快建设而变为现实。
信用河南
信用支撑 发展高质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信用河南’,是我省以高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举措,将对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软实力和强支撑。”11月15日,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副研究员包世琦说,建设“信用河南”是河南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用建设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表示,建设“信用河南”,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法规制度体系化、基础支撑智慧化、监督管理精准化、创新应用场景化、示范创建长效化、宣传教育常态化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信用优化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信用支撑服务实体经济、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统筹推进,有效促进经济循环更畅通、政府管理更科学、社会治理更精细。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省发改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处负责人认为,加快“信用河南”建设,就是要着力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围绕贯彻落实《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加快形成“1+N”信用法规制度体系;着力加强智慧信用支撑能力建设,深化全省信用平台一体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实现数据、技术和应用融合;着力加强信用监管能力建设,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加强信用应用服务能力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信易+”智能服务体系,提升信用应用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加强诚信文化教育引导能力建设,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诚信元素,打造一批具有高度辨识度和影响力的“豫”字号诚信文化品牌,引领“信用河南”建设。
平安河南
全民参与 四治融合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在郑州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德香看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内涵丰富,涉及粮食安全、金融安全、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等方方面面。更高水平的“平安”,应是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上的“平安”,应着重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平安建设应当和民生福祉挂钩,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平安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平安建设成效如何,要由群众说了算。
郭德香认为,与其他治理手段相比,法治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也是最能量化的手段,建设平安河南,离不开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郭德香表示,当前数字技术发展迅速,灵活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技术,能极大提高平安河南建设效率,报告中提到的“四治融合”中的“数治”,将在平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郭德香认为,“枫桥经验”强调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对广大公安民警来说,应从三个方面发力:一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在执法规范化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民警执法的信任度;二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目前部分群众的法治意识还有待提高,一些群众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没有清晰认知,需要公安民警在执法中积极普及法律法规;三要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良好的警民关系有助于风险和矛盾的防范化解。
法治河南
一体推进 良法善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平顶山学院党委书记华小鹏说,报告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南。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一体推进法治河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省域治理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河南的贯彻落实和生动实践,为法治河南建设迈向新的高度指明了前进方向。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报告不仅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南描绘了宏伟蓝图,也给出了实现路径。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环节,提出了具体举措。
未来五年,我们首先要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格局,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作用,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创新开展“小切口”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以良法保障善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河南要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完善依法行政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用法治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下一步,河南要继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促进公正司法;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确保政法机关担负起新时代职责使命,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省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使亿万中原儿女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体育河南
健全设施 强国惠民
11月14日下午,郑州市青少年公园里,尽管笼式足球场等仍在施工中,但健身步道、篮球场等已到处是健身休闲的市民。在滑板场,靳女士看着刚上二年级的儿子略显紧张地踩着滑板不停鼓励:“别怕,好好想想教练是怎么教的。”靳女士的家与公园一路之隔,“自从听说这里要建公园,我天天都盼着早日建成。”
不久前结束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河南”的目标。记者问靳女士,怎么理解“体育河南”?
“多建一些开放式的健身休闲场所,让大家能很方便地动起来,还有,运动员多拿金牌。”靳女士笑着说。
从“身边”事谈起,代表的是每个人对“体育河南”的切身感受。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为内容的“六个身边”工程,也将从群众“身边”做起,作为继续深入推动全民健身、建设体育河南的努力方向和惠民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省体育场地数量达27.5万个,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了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平方米。全省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3505.4万人,占比36.5%。
全民健身如火如荼,竞技体育同样精彩。在前不久结束的东京奥运会和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我省体育健儿取得奥运奖牌2金1银,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奖牌16金11银17铜,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国家体育总局刚刚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的目标,体育河南的建设,也必将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