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范围内启动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为期6个月,引发广泛关注。在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破获的一起侵害公民信息案中,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查获公民个人信息数万条。(据7月5日《法治日报》)
刷单、刷好评、改数据,这是网络水军的常规操作。以删差评为例,在网络消费中,商品和服务都是以图片、视频来展示的,浏览、分析评论是消费者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式,一旦差评被删掉,消费者就少了重要参照,无法作出最符合自己真实意思的判断和选择,知情权和选择权会因此受到损害。
不仅如此,有偿删除差评行为会使得网络平台上提供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商家受到影响,减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属于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增加监管成本,情节严重的网络有偿删帖行为则涉嫌非法经营。
从电商平台的删差评、刷好评,到社交平台的“僵尸粉”;从直播间的“假人气”,到点评网站影视剧“未播先评”……在需要数据、需要热度、需要评价的地方,或鼓吹“好好好”、或齐刷“差差差”、或谩骂“坏坏坏”,总是活跃着一些网络水军。殊不知,这些行为已严重搅乱网络空间,甚至涉嫌违法。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催生出网络水军黑灰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上,有“招揽生意”的网络公关公司,有“介绍生意”的个人中介,也有“负责实施”的删帖人员。
利来利往,各种乱象都与“有偿”二字息息相关。斩断这一黑灰产业链,必须斩断不当得利的利益链和流量链,改变一些平台、商家的流量至上思维。网络空间并非利益空间,以流量换取利益必须是正当得利。网络空间的清朗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能被水军们侵蚀。加强对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全过程、全链条治理,除了专项整治行动外,还应在技术层面寻找解决方案,推动网络平台和市场监管平台数据对接,这样既能减轻监管部门的成本压力、提升监管效率,也能推动网络平台及时对差评大幅减少、好评瞬间增多等异常数据进行抓取,进而推动相关法律规定更好落地实施,让网络水军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