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郑州市自2017年“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超前谋划,不断加快创新步伐,把科技创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优化科技创新制度,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
但是,作为中部一个内陆城市,郑州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还存在不小差距,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还存在直接引导性政策有待加强、间接扶持性政策有待补充等问题,还有很大的政策优化空间。郑州市要通过建立相关政策支撑体系,在政策和规划中不断改革目前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社会效益,着力建立健全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政策支撑体系。
一、革新观念,确立“人才强市”战略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树立“人才为本”的意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认识不要过于苛求与严格,更不能单纯以“人才评价标准”来圈定,只要他们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就是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二是以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促进人才效益提升。要改变避免人才流动、人为束缚人才流动的落后观念,鼓励科技创新人才通过市场配置的方式,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发展成长。三是彻底摒弃分配领域内的“大锅饭”形态。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薪酬待遇,要打破以往的呆板体制,建立与人才贡献挂钩、与效益挂钩的收入分配体系,通过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获得感,激励其创造更大价值。四是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社会地位。积极改变人力管理制度,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构建以科技创新人才为中心的开放型人才资源服务体系,注重不断满足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需要,提高其社会地位,使相关产业和职业对社会群体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完善立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细化各种法规政策,提高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级政府要在企业注册、土地使用、税务、商检、进出口代理、商务、公用事业、劳动人事等方面简化手续,做到多个部门“一个窗口”对外,实现科技创新项目办理相关审批程序“最多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为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提供便捷服务。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园区高新技术项目评估机制,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园区,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基地。二是逐步整合法律法规资源。在法规政策层面要整合人保、外贸、工商、税务等系统部门资源,针对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由主要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共同制订引智办法,通过法律透明和制度的实现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提供法制保障。
三、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加强构建软硬环境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以各创新示范区、经济开发区、自贸区规划为契机,推动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区域性大数据中心等基地或平台的构建,大力推动“互联网+”的运用,与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同行合作,形成完整、开放、共享的产业链条,以实现产业的标准化。通过搭建各种创新创业的平台,提供基础性服务,助力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创业。同时不断推广对外开放“负面清单”制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创造合力。二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郑州市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既要立足于自身培养大量科技创新人才,也要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形成国际国内科技创新人才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为了发挥两类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要做到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以出身论英雄,过度强调“海归”“留学”等经历。因此,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自主培育、引进、使用都要有科学和严格的指导与监督机制;对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要合理配置,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用;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三是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既要挖掘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要致力于培育科技创新、多元化的文化氛围,致力于科技创新文化交流,以更积极的姿态和多元的思想引进和吸收优秀的科技创新文化,形成兼容并包、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以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来郑创业兴业。四是建造宜居的生活环境。针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家庭随迁、子女教育、医疗、家政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应当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给予海外人才更大的出入境自由,同时注重落实其家属随迁、儿女就读和个人的社会保险等福利措施,让海外人才特别是外籍华人对中原地区更有归属感。尽快规范家政服务市场,指导加速建立行业协会,出台行业规范,引导高校毕业生进入涉外家政服务行业,或者对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人员进行跨文化交流培训,提高其沟通、服务能力,逐步填补涉外家政服务的空白。根据海外人才子女教育的差异化需求,引进具有国际水准和先进理念的国际化学校,积极引导当地学校国际化,实现基础教育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上的突破。
四、教育优先,建设完备的科技创新人才教育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大力支持 “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制订全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选择一批有优势的学科和院校,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特色学科。通过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和院校,系统地引进国际性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并为郑州市全面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地提供政策支撑。二是鼓励大专院校和职业教育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牵引加强教育改革。应该把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基地,首先实现自身创新化。要鼓励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教学,将科技创新内容纳入大学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与海外高校合作办学,建立教育合作基地,或实施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三是形成梯次配置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借鉴河南省工业贸易学院与阿里巴巴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按照企业“订单”模式突出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郑州市培养出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四是加快构建完备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主导型转向引导型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政府要突出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规划与设计。加强对引进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公认的人才引进程序科学地引进人才。划分需要聘用科技创新人才的行业,解决科技创新人才与本地人才相互配套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改善引进人才的预测与评估工作,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在事前做好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根据“三区一群”发展战略引进、培养战略性“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二是建立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融资环境。郑州市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创业园,并通过专项拨款、经营收入等方式成立了科技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但在申请、审批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简化手续。同时,应进一步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引入各种社会资金渠道,建立各种孵化基金,以直接注资、贴息贷款、风险投资、股本金投入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一批技术新、科技含量高、管理现代化的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投资创办的企业。三是建立畅通高效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动渠道。建立统一开放的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平台,使郑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在创业、就业、户籍办理、子女就学、就医、居住和生活等方面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性。通过推广“网络政务”,实现各种申请、审批手续网上办理,实现在线受理、网络办理、审批公示,严格简化运输流程,完善审批事项,足不出户便可办妥审批手续。要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化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估技术,将职业诚信纳入到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中,避免恶性竞争,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良性流动与健康发展。四是通过项目平台推进国际人才交流。根据河南省“三区一群”战略发展需要和全球科技、管理的发展状况,设立政府项目,培养和引进世界一流创新人才,进而建成一个相关产业链组成的基地。要依托企业、对照重点布局的产业引入国际一流团队,实现产业引进与人才引进、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双结合,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留用的良好环境。
自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以来,经过6年的架梁立柱,这项战略正在持续向前推进和发展。从目前国家科技创新的要求上来看,要想打造在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学明白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在国内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有强大创新潜力的城市。这说明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尤其重要,对其进行研究也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要针对打造郑州市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政策体系进行研究,通过梳理郑州市科技创新具备的优劣势,对其成效进行评估,探索其针对科技创新政策在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以此构建郑州市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政策支撑体系。
(作者单位: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