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53岁的消费互联网,还能胜任人—机—物深度融合时代的要求吗?”7月26日,在嵩山论道·云网智联创新论坛暨第一届智联网络技术与产业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嵩山实验室主任邬江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思考。
这场论坛“含金量”十足。吴曼青、邬江兴、余少华、张平、张宏科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信息技术领域专家,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深入研讨。面对万物智联时代的来临,院士专家聚焦云网边端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全面展示了业界算云网融合、未来通信、算力网络、确定性网络等技术的创新成果,并对基于多模态网络环境的智联计算网络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万物智联的世界令无数人向往:在家居场景中,我们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掌控所有的家用电器;在城市场景中,十字路口的路灯能告诉驾驶员转角可找到停车位……但与此同时,这些应用场景对网络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主题报告中,邬江兴列出了传统网络技术体系发展范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对单一网络体系的不断修补使得复杂度完全失控,网络承载性能面对多样化要求,网络与端应用严格分界,难以适应计算/存储/转发一体化趋势等。
创新网络技术体系发展范式,已然迫在眉睫。
“嵩山实验室目前正对此开展研究,通过搭建多模态网络环境来构建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邬江兴打了个比方:以前的网络模式像单一插座,想要运行不同电器要不断插拔;而多模态网络环境则像接线板插座,可以供多种电器同时运行。
基于多模态网络环境的智联计算网络技术,正是嵩山实验室“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确立的七大特色科研领域之一。它将对网络技术和应用产生革命性影响,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将深度融合于金融、能源、工业等经济社会领域中,有效提升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在此过程中,嵩山实验室将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上不断努力,在全国乃至世界发出‘河南声音’。”邬江兴表示,基于多模态网络发展范式,河南有望开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蓝海”。
“我们将不再做传统信息技术赛道的跟跑者,而是开辟新赛道,成为新赛道上的领跑者。”邬江兴说,“更值得期待的是,在发展这个拥有万亿级市场前景的产业过程中,河南有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带动高等教育等方面高质量发展,为河南打造一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