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第二届郑州航空港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郑州航空港区园博园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经过层层筛选,34个来自全球的创业项目,在总决赛上展开激烈角逐。
本届全球创业大赛高手云集,对于创业者与投资人而言,可谓是一场盛宴。那么,是什么吸引这些创业者们涌入郑州航空港?作为全球创业的“新坐标”,航空港区有何优势?站在投资人视角,他们又对创业者有何期许?
“希望落地中原,让产品触达更多周边地区”
此次河南之行,不少创业者带着热切的期望前来参赛,多个项目的负责人表达了希望项目能落地郑州航空港区的意向。
这些项目从856个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球150余所知名高校的项目中冲出重围。总决赛上,每个项目须经7分钟路演、3分钟评委提问,评委现场打分。挺进决赛的项目已是优中选优,个个“身手不俗”,不少项目分差只在毫厘之间,赛程紧张而精彩。
总决赛现场,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有的创业项目“已研发出全球首款GaN(氮化镓)氢气传感器,填补国内相关空白”;有的项目在航空航天制造、高精度量子通讯等高精尖领域卓有建树;而有的项目则凭自研激光装备实现年营收近亿元。
“我们通过智能化、定制化的平台实现仿真假体的自动化生产,主要面向残疾患者的义鼻、义肢修复,以及乳腺癌患者的外置型义乳等市场。以前的假体只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我们能远程采集数据,加上自动化制作,能节省90%成本。”“智能化仿真假体定制开发平台”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嘉男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

从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到河南郑州航空港,李嘉男看到了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大好发展前景:“河南郑州有很多院校与高水平医疗中心,尤其是中原医学科学城,对于我们医疗行业的项目很有吸引力;河南还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如果落地中原,不仅能享受便捷的物流条件,还能触达到周边更多地区,让更多患者用上低成本的仿真假体。”
“我们的项目将AI与医药相结合,主攻两大方向,一个是大家比较头疼的超级细菌(耐药细菌)的预防和治疗,另一个是肿瘤疫苗的临床开发。比如,不少养殖户被奶牛乳腺炎、猪牛羊的支原体感染等问题困扰,我们可以提供安全又实惠的mRNA疫苗解决这些问题。”“AI主导的mRNA疫苗平台”项目负责人费才溢对记者表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有着广阔的市场,在很多领域正经历创新转型。未来如果有机会,我们很希望能帮河南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转型提供一些微小的帮助,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在航空港落地一个实体,以便后续临床研发和建立疫苗生产线。”
全球创业的“新坐标”
“硬科技”创业者们钟爱郑州航空港的背后,更离不开航空港区的创业创新硬实力支撑。
总决赛期间,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航空港区优势进行了详尽介绍:“郑州航空港区不仅是国家战略的‘承载地’,更是全球创业的‘新坐标’。中原医学科学城两年崛起,落地243家跨国巨头与行业头雁;新能源汽车城17个月从无到有,生产新能源整车全省占比约80%;航空航天卫星产业拔节起势,去年以来总投资290亿元的43个重点项目抢滩布局……”
“郑州航空港区不仅是一名‘创业者’,还是一位年轻的‘10后’。”该负责人介绍,“回望建区12年的‘创业’历程,航空港区规划面积由415平方公里‘扩容’至747平方公里,人口从不足20万攀升到近百万人,先后培育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卫星等‘万亿、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搭建起航空港、高铁港、国际陆港、国家公路港‘四港联动’的世界级物流通道枢纽,先后吸引青年人才近11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3.6万人。”
为多方织起联系网,助“硬科技”项目落地
本届全球创业大赛,更是为创业者与投资者的双向奔赴牵线搭桥。
总决赛现场,多家投资机构、孵化器、产业指挥部与项目方展开初步接洽,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那么,评委和投资者对这次大赛怎么看?他们对郑州航空港的发展和创业者们有何建议和期待?
本届总决赛评委、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常林朝向记者表示:“本届参赛项目的质量高、潜力大,且与郑州航空港区的产业发展契合度很高,希望航空港区能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上加强衔接,尽快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本届总决赛评委、春华资本集团大湾区合伙人高淑娜则对创业者给出建议:“这种路演的比赛形式让我们更快更精准地了解一个企业,从而给到更好的支持。总决赛中有很多意外惊喜,但我想提醒创业者们一点,除了技术和销售之外,也要多关注投融资方面,包括企业的合规、财务规划、税务规划等,这样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
据悉,10月28日,郑州航空港全球创业者大会将举行创投基金启动仪式、项目签约及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展创业网络,推动更多硬科技项目在航空港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