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电信历年惯例,本次集采在2月份就已经结束。推迟至4月底方才公布集采结果,期间发生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利润率何在?
本次集采中兴摘取综合份额第一的“标王”,FTTB设备接近50%的份额、OLT获取47%份额,家庭终端份额超过1/3。上海贝尔(微博)、烽火通信位列第二、第三,而华为(微博)则在本次集采中表现黯淡,甚至部分设备份额低于10%,这与华为一贯的“志在必得”的风格相去甚远。据悉,早在去年,华为就已经陆续下发多份内部文件,明确不再使用激进的商务手段拿单,重点考虑项目的利润率。
那么,这次的表现黯淡究竟是因国内PON市场利润不足而急流勇退?还是华为在国内的竞争中出现了重大失误?
近几日,业内对于此次集采结果的议论热度超过了以往,话题集中在“低价竞争”。不过事实是否如此?
一位运营商人士透露,相较于以往出现的各种低于成本报价来说,此次厂商的报价已经趋于冷静,在这个十分成熟的产业中,厂商也日趋成熟。
运营商通过集采来压低厂商价格、降低采购成本,国内PON价格极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上述运营商人士表示:“厂商首先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获取利润,一方面规模带来成本降低,另一方面销量会大幅提升。”
此外,规模效应也为厂商开发海外市场奠定基础,海外市场的利润是远远高于国内的。他举例说,在非洲一个2000万的订单,大约有1000万的纯利润。
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ON制造基地,但厂商其实没有核心技术。“每年采购大量的核心器件、核心芯片,必然会有大幅的利润流失,产业链应该加大光子集成技术的研发投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降低成本,推动宽带中国的规模建设。”
EPON反击 市场的答案
如果说厂商格局的变动已经耐人寻味,那么此次EPON/GPON的份额对比则让业内大跌眼镜。EPON规模总量远远超过GPON,这与之前预料的GPON超车实在是大相径庭。
早在今年3月份,有获悉部分集采消息的分析机构作出过分析预测:GPON OLT将达到40万端,EPON OLT 12万端左右。然而时隔一月,实际结果与预测做了一次“易位”。虽然中国电信集团在2011年下半年之后给出技术要求:FTTH模式下全部采用GPON。
上述运营商人士给出了他的分析:都是市场的选择。
首先在FTTH的主力城市,上海、江苏、广州等地在FTTH开建之初就选择了EPON,已经养成了使用习惯,而且EPON基本覆盖了全省,选择EPON更适用于网络建设。
其次,EPON相对于GPON历来就有5~10%左右的价格优势,此次优势更为明显。
一位厂商人士也向记者介绍:“只有适合市场发展才是最优的。这次EPON规模超过预期,主要还在于其价格和网络部署的优势,就单台终端而言,GPON要比EPON平均高出40元。”
当然对移动、联通而言,GPON从网络部署角度可能更占优势,因为在此前几次集采中,二者都优选了GPON。也许等到今年联通、移动启动PON集采时,“GPON、EPON谁更优”的话题会再度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