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全球架构大规模调整之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北京首都体育场向员工吹响了新的号角。
昨日(4月11日),在每年例行的联想全球誓师大会上,杨元庆首次对外公布了联想的PC+战略,将推出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大品类的终端产品,通过与乐云服务的完美融合,实现从传统PC领域领先厂商到PC+领域领先厂商的过渡。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视等不同类型的设备,联想在PC领域的成功经验将会很难得到轻松复制。
效仿苹果路径
联想规划,将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大终端全面覆盖各个细分市场,同时还推出以乐云为核心的完整“个人云”解决方案,将上述“四屏”与乐云服务融合,完成硬件、软件、云端的全面布局。
杨元庆昨日透露,未来联想将在中国推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三条产品线的全新组合。其中智能手机方面,联想将推出40余款的乐Phone系列产品,全面涵盖WCDMA,TD-SCDMA,EVDO三种制式。此外,联想还将进军海外智能手机市场。平板电脑领域,今年10月,联想将率先发布基于Win8系统的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方面,在今年CES上惊艳亮相的ideaTVK91将于5月8日在中国正式上市。
杨元庆表示,联想的PC+战略将根据不同市场的业务成熟度分步骤执行。在中国,联想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传统PC领域的领先优势,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新领域发起猛烈进攻。在中国以外地区,由于联想的消费业务起步不久,其战略目标首先是把业务从商用为导向,扩展到消费领域。
种种迹象表明,联想移动互联战略的布局与苹果如出一辙,通过Phone、Pad、PC、智能TV、Cloud的布局复制苹果成功之路。
就在此前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就高调发布首款联想智能电视产品K91,被外界认为是联想试图在苹果发布苹果TV前所作出的“商业考虑”。
据了解,早在2011年年底,业界就传闻苹果有望在2012年年底推出智能电视产品,并且涵盖多个尺寸,最大为55英寸。而后,联想也在其一年一度的移动大会上宣布将进入智能电视市场,易观国际观察家于斌甚至认为,“深度模仿苹果已经成为联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杀手锏。”
对于效仿苹果,杨元庆也丝毫没有“避讳”。他认为,未来PC无处不在,柯达(微博)的失败在于没有顺应互联网及数字化时代的趋势,而诺基亚、爱立信也因为没有及时预测到未来的变化而处于相对劣势,反观苹果、三星(微博),却相当成功。
面临全产业链挑战
不过业界认为,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视等不同类型的设备,联想在PC领域的成功经验将很难轻松得到复制。
杨元庆认为,对于联想来说,最大的威胁是发展的风险,从PC走到PC+的过程“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要跨过整个新的领域”。比如联想在智能手机和电视方面的品牌亟待建立,这些新领域的渠道、生态环境乃至业务模式,都与联想所熟悉的个人电脑业务不尽相同。
“如果我们只能是做类似iPhone、iPad的产品,我们没有多少胜算。”杨元庆表示,所以未来联想希望在用户体验和生态系统上,能够做到与竞争对手势均力敌的同时,做出具有自己特色、有突破性的产品。
与苹果的iCloud收费相比,虽然联想在云服务上打出了“免费”牌,但是目前除了苹果、谷歌之外,惠普(微博)、戴尔、三星、HTC也正加快战略布局,加入“云”的行列,这也意味着联想未来将面临上述巨头的激烈竞争。
通信专家陈志刚认为,对于联想而言,“云”搭建并不是问题,真正难的是如何搭建自己的“生态圈”,如何为自己的“云”安插出更多可以落地、使用的管道。在他看来,苹果的云依托的是庞大的苹果终端规模,而联想还在寻求达到一定规模的路上;苹果在云服务上是以音乐起家并向游戏等各种应用拓展,联想在国内的类似业务面临来自免费服务的冲击。
《每日经济新闻》从开发者那里了解到,目前乐商店的一款普通的游戏日均下载量只有三位数,而同款产品在苹果商店的日均下载量则可达5000次。
根据联想方面提供的数据,联想乐商店的上架应用数量仅为15600款左右,其中精品应用Phone为439个,Pad为403个,与12820家开发者达成合作,这与苹果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而对于联想所要涉足的智能电视,IT行业专家梁振鹏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IT行业的渠道、技术、消费者需求等,与传统彩电业完全不同,所以,联想进入智能电视,铩羽而归的可能性很大。
据了解,之前的惠普、戴尔、优派、宏碁、冠捷、清华同方等IT企业进军电视行业,均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梁振鹏指出,联想试图进入智能电视领域的原因很简单。希望打造一个大的“数字3C产业格局”,通过这些3C产品,采取无线互联方式融合在一起互相交叉使用,达到家电(电视)、IT(PC和平板电脑)、通信(手机)等领域全方面出击的效果。
“表面看来,这种想法的确是一种看起来比较好的思路。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梁振鹏表示,电视产业和PC在生产、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渠道、推广思路和消费者定位等方面,具有着很大的不同,联想能否成功还有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