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已有30多个地方政府发布了云计算产业规划,并提出了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六年多前的2006年8月,当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在圣何塞的搜索引擎大会上第一次从商业角度提出“云计算”概念,人们还不清楚它将会走多远,但今天,至少在中国,因其短短数年的迅猛发展,甚至有报告指出,一些投入巨资的云计算项目,已成为“形象工程”和“卖地工程”。
1月21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宽带资本等多家单位去年4月发起成立的中国云产业联盟发布《云计算技术与产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在肯定2007年以来中国云计算产业飞速发展,以及面临巨大时代机遇同时,也指出了该产业目前存在的诸如一哄而上等问题。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过去2周来的调查,相比于2011年美国公共云市场硬件投入12.5%的比例,中国相应比例高达70%,另有观点认为,缺少与应用结合,地方盲目建设云数据中心,更可能导致新一轮无效投资。
风起“云”涌
北京 “祥云计划”、天津云计算平台“翔云”……,作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白皮书》指出,中国目前已有30多个地方政府发布了云计算产业规划,并提出了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早在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云计算便成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并率先以北京、上海、深圳、无锡、杭州五个城市作为试点开展示范。
北京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姜广智在去年12月12日的“云计算世界大会”上表示,祥云工程是北京市云计算产业的一个总的行动纲领,应用为先,要把北京打造成世界云计算应用领先的城市,要通过云计算重整北京的IT产业链。
“这两年过去了,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做了很好的积累。今天我们发了80个新产品,还没有算好到底有多少收入,初步估算了一下大概有100多亿的销售收入产值。”姜广智说。
北京亦庄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一位高层表示,2012年他们投资了一支云计算基金,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发改委的支持,国家发改委投资了2000万元,北京市发改委投资2000万元,加上他们和其他的投资,总额3.6亿元。
而事实上,资料显示,在上述30多个云产业规划中,除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西部重镇,还包括部分偏僻省份和二三线城市。
广州市正在部署“天云计划”,提出实施“五个一”工程;深圳市已发布并实施“鲲云计划”;重庆实施“云端计划”;福建、成都、大连、天津、武汉、无锡等城市也在积极推动云计算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所长安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内发展看,未来3年,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云计算将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越来越多的应用将迁移到云中。
安晖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5%。而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到7500亿至1万亿元。
但是这样大的一个具有诱惑性的蛋糕,如何能够吃到,是当前每个处在云端的创业者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各个地方提了很多很漂亮的云的名词,比如电子政务云、旅游云、医疗云、制造云等,但是根据曾经走访多个地方,发现中国云计算的方案至少80%以上不是真正的云。”安晖说。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对本报记者表示,每个技术变革,尤其在中国的环境,刚开始是少数人去讲,然后就热了就炒作,然后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整个行业,云计算作为一个新鲜事物也有这样一个规律,先是创新者,成长,然后变成过热,变成泡沫,然后破灭,然后再回来。”
缺少应用的“云”
对于各地争先恐后建设云中心,安晖表示:“云计算的灵魂应该是在于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云计算。事实上现在云计算的应用比较少,产业市场仅仅是出于初步阶段。”
“各级政府云计算发展,目前来看还停留在规划方面,可能已经有了出了规划、计划,但是推行很慢,目前很难找到用起来、持续经营、拿得出手的。”安晖表示。
安晖解释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些云计算建设的时候不考虑市场需求,很多医疗云、社区云都想要政府埋单,根本没有想到怎么样进行收益,与需求脱节。
对于云计算带来的变革,天云科技副总裁张福波告诉本报记者,千万别指望云带来从煤油灯到电的变革,云不是一个新的独立的产业,云体现的是IT生态系统、服务模式、合理化建设的改变。
“云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还是IT产业当中的进化。IT资源是地皮,云的应用是变化,是云催生出来的应用,比如医疗云。有了这种医疗云,老百姓看病可以通过互联网去预约去诊断,改变看病的模式,是应用的改变。”张福波说。
缺少与应用结合的各地的“云中心”,它所带来的后果亦无法考量,地方盲目建设云数据中心或致新一轮无效投资。
据美国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等市场研究机构报告,美国2011年公共云市场规模为235.8亿美元,硬件投入只占12.5%,相比之下,中国的硬件投入则高达70%。
“一般硬件的折旧只有5年时间,5年之后如果没有应用就成为了电子垃圾。不仅浪费钱,也制造了电子垃圾。如果各个地方像现在这样盲目地去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只能导致新一轮的无效投资。从现实来看,各个地方一哄而上已经出现了重复建设。”安晖说。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健告诉本报记者,云计算还是应该由比较有能力的企业,去提供计算服务。如果每个村都建一个,会有问题。云计算的初衷就是采用公共服务的模式,采用公共资源。“结果如果大家都觉得好,你们村自己建一个,他们村也自己建一个。反而更浪费资源。”
事实上,有些地方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不惜花高价从国外采购服务器,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律玮表示,有些国外企业向国内云计算基地推荐小型机,纯粹是“忽悠”,为了推动产品销售了。
“其实我们国产品牌的服务器比国外的还好,但是有些企业不认,总觉得有问题。刚开始销售我们自己生产的服务器很难,不过现在已经好了很多。”田溯宁说。
云计算应用挑战
对于云计算产业的未来,田溯宁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在全国应该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大规模的规划,尤其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而产业的布局和规划,要涉及到能源,涉及到战略。
数据显示,一台云计算服务器一年的电费用约为5000元,假如要建一个100万台服务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就达50亿元,这不仅成为主导云计算项目的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也挑战着地区电力及能源供应格局。
“能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IT对能源的消耗是很大的,我认为未来这可能是一个阻碍。IT运行80%的钱是花在电费上。我们会建议互联网数据中心建到天气冷的地方,比如说内蒙古,哈尔滨东北等地方,做些推荐。”张福波说。
云计算的应用当前还存在安全和标准的问题。
基于对不同行业与机构674人的采访,咨询机构埃森哲2010年发布的报告《中国云计算发展的务实之路》指出,云计算要想得到广泛应用,需要由政府制定有关云安全、数据隐私和技术方面的标准。
安晖表示,对于云计算,大家强调得最多的是安全问题,另外是标准化问题,通过一致的标准型来使得云计算有更广泛的应用。
“现在不管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有很多组织开展云计算标准工作。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国内云计算方面标准组织非常多甚至过多,这些组织之间也是互相不通气、不统一,造成企业无所适从、用户不知所措。”安晖说。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律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有必要尽早设立行业标准。
而张福波则认为,政府不要马上建立标准,一建立标准,马上就会打掉很多企业。真正的标准应该是由市场竞争说了算。“什么叫标准?我认为鲁迅说的话,‘世界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是路’,世界上本没有标准,人更多了,就是标准。”
云计算的应用,最大的问题是与宽带结合到一起。田溯宁表示:“云一旦建立起来,宽带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是全光网。”而事实上,当前我国几大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宽带服务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埃森哲在上述报告中建议,宽带网速不足阻碍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应用。中国缺少一个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支撑云计算的宽带网络。虽然中国的宽带普及率较高,但大多数用户的下载速度只有4兆/秒,远低于发达国家17.4兆/秒的平均速度,而日本和韩国的下载速度比中国高20倍。
安晖表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薄弱,宽带的速度,不利于高质量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同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云计算开放平台,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IT资源管理等关键技术需要在应用带动下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