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4月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郑州在产品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整体推进“两化”融合,对工业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产业发展“集聚、集群、集约”、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项重点工作
扎实推进“两化”融合
郑州将建设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作为实现“工业强市”和“信息化强市”的重要载体,积极拓展“两化”融合发展思路。一是制定了推进“两化”融合的规划政策。提出通过实施“2468”工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融合渗透。在每年5000万元的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新增设立年度3000万元的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在全市组织编制的各工业门类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产业发展规划中,也体现出“两化”融合的内容和措施。二是形成了推进“两化”融合体制机制,建立了推进“两化”融合的联席会议制度。三是支持了一批“两化”融合重点应用项目。三年来合计支持“两化”融合项目超过70个,总额达到6500万元以上,这批项目将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0亿元,预计新增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还为工业企业在各环节信息化技术应用提供了资金补贴,三年来共落实支持项目48个,共计2950万元。四是评定了“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试点园区,并分别给予高达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的奖励。五是开展了“两化”融合的科学评估。六是建立了“两化”融合行业特色平台。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提供强大支撑
作为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和数据交换中心,郑州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郑汴电信同城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加快农村光纤向行政村、宽带向自然村延伸,实现了村村通光缆,2012年年底,市区主干道光缆覆盖率已达100%,次干道、小巷及小区光缆覆盖率已达90%。郑州2G和3G网络覆盖率均已达到90%以上,全年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150万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超过60%,新增固定接入互联网家庭用户超过100万户。基本完成广电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升级改造,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建设河南省统一技术规范的数字电视节目平台、传输平台、客服平台、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和综合运营支撑系统。重点打造智慧通信基础设施覆盖和通信枢纽中心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光进铜退和WLAN网络建设,总投资105亿元的中国联通智慧中原项目、总投资90亿元的中国移动无线城市项目正在建设,三大运营商分别在郑州建设的区域性数据存储、交换及备份中心已经启动,建成后将为郑州“两化”融合工作推进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撑和先进的服务手段。
打造特色平台
带动中原企业崛起
2011年4月,郑州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将为76000余个中小企业提供经济、便捷、稳定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百姓商城依托中原百姓广场1000多家家居建材实体资源,创新B2B2C(百姓商城+联营商家+终端消费群)和O2O(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涵盖交易平台、物流系统、网店系统、会员积分、呼叫中心、质量服务跟踪系统,有效解决了实体店面、线下服务、物流配送等问题,目前已拥有600多家品牌,且每个品牌都有实体店,网站每天访问量超过2万人次。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作为全国第一家商品棉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面向广大棉企构筑了网上挂牌电子交易、仓单质押融资、物流配送、信息交流四大服务平台,为棉花交易双方提供交易结算、实物交收、质量检验、储运等服务,成为全国棉花价格的风向标,年成交量达到100万至300万吨。I衣尚是郑州市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中原地区纺织服装企业为依托,主打“招商、资讯、商机、营销”四大板块服务,并提供新闻报道、营销策划、产品分销等服务类产品,目前入驻企业已超过500家。
通过“两化”融合的推进以及在企业管理、生产、设计等环节的信息化应用,郑州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2011年,郑州市重点行业典型企业ERP达到70.0%,MES普及率达到33.3%,PLM普及率达到78.3%,SCM普及率达到60.0%,装备数控化率达到24.7%,在采购和销售环节电子商务应用率分别达到43.3%和33.3%。“两化”融合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精细化。郑州宇通客车平均每年研发的产品数量超过50种,大大超过了过去每年平均不超过10种的能力,全新产品研发周期也由原来的1年半到两年,缩短到10个月;郑煤机集团每套产品仅生产准备周期就缩短3~5天(原先为7~10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主要产品液压支架产量达到了995.6吨/天,7年提高了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