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各类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壮大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在公布的90家试点城区中,有18家是新城或园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园区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新形势,园区的发展将告别单纯追求企业和产业集聚,开始越来越多的和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相结合,以实现转型升级。
园区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各类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壮大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在集聚工业资源、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根据最新统计结果,目前,在全国有10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70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的数量也超过100个,各类园区在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增加出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在园区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级园区为了满足入园企业要求,积极开展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配合上级城市的信息化主管机构,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经济发展领域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园区在应用系统的建设方面,基于自身发展特色和需求,建设了具有园区特色的信息系统。如经开区通过建设园区三维招商系统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效率;高新区通过搭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来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物流园区通过物流一体化平台来优化园区物流整体的运作流程等。
在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影响下,园区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向范围更广的智慧园区转变。根据赛迪顾问最新研究,在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山东等省市,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军。在全国范围内,智慧园区建设也是此起彼伏,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张,信息化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园区信息化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部分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等)甚至成为了所属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典范。然而对于大多数园区来说,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及时跟上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园区的发展要求与定位不相适应。
园区在发展初期,工作重心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导致信息化意识薄弱,与行政区相比差距较大,信息化推进缺乏科学的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设效益低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普遍落后于其他交通运输、供水、供电、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化配套设施服务效能偏低,难以满足园区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子政务支撑企业管理与服务的能力普遍不足,部分业务无系统支撑,也有部分上级派发系统能力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城市管理信息获取环节缺乏信息技术支撑,智能化的各类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和控制设备没有在交通、电网、环保、安监等领域重要城市部件及关键节点进行安装和广泛应用。各类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科学的信息化规划和顶层设计,信息化应用难以支撑园区业务高效运作。
借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园区
当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物联网基础设施和通信管线等)处于更新换代的重大变革期,宽带化、三网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快速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交融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走向以光网、无线宽带为主的新阶段。高速、宽带、融合、无线的新一代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现实,满足随时、随地、任何物、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以及所有人或物的联通。同时,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网络也将成为园区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实现所有园区部件的联网。信息化基础设施将与园区水、电、气、公路等设施通过传感网络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基础设施,全面满足园区人、物、企业与设施的联通需要。
随着园区信息化的发展和云应用的逐步落地,园区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园区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园区通过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接收、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等数据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逐步形成统一的数据接收、存储和发布机制,实现对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实时交换与共享。同时梳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目录,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满足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需求,实现常态化的数据共享交换模式。加强与上下级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逐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支撑业务协同。
创新信息化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各个业务部门都开始主动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如规划建设部门可以利用3D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将城市地理、管网、资源和环境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提高园区规划的设计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光网、无线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各项信息化应用开始向更多领域延伸,拓展到社交、娱乐以及商业活动中,提供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便捷、低成本的信息和网络服务。要跟随信息化应用不断扩张的步伐,仅靠园区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所以,园区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开始积极引导运营商、集成商主动参与园区信息化建设,将大众信息化应用“本地化”,来提升园区的信息化水平。
未来之路
在智慧园区背景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将与更多的园区建设领域相结合,园区信息化的范围比以前大幅扩大。信息技术与供水排水、绿色建筑、燃气供热、供电照明、交通、物流、环保、节能、社区、家居等领域深度融合,可以实现园区各运行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园区基础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提,其完善将极大促进各种信息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是承载园区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平台,其完善程度将会影响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与园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在园区初建阶段就予以重点关注。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园区间竞争的主战场也开始由国内逐步向国际转移,如何提升园区的品牌影响力进而提升园区的吸引力也成为各个园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整合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来建立新型宣传方式,通过建设三维数字招商平台来提供园区三维虚拟展示,通过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来吸引具有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在园区蓬勃发展从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多方面完善园区的宣传推广体系,持续提升园区的品牌影响力。
园区间竞争日益激烈,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而信息化在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轻人员负担等方面,具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先进的智能工具,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开发新资源,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使许多难题得以有效解决。除此之外,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化园区,还可以提升园区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因此,在新形势下,园区应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一有效工具,以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在智慧园区建设的新形势下,信息化已深度融入到园区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促进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衡量园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议园区在基础环境建设的同时就同时启动信息化建设,及时建立权责相当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信息化发展目标,划分信息化工作范围,梳理信息化工作接口,创新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模式,通过提升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来实现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以保障在新一轮园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