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互联网企业的硬件终端发展进入新的快车道。从国外谷歌的Google Glass、亚马逊的Kindle到国内小米的小米盒子、百度的咕咚手环、360的随身WiFi、盛大的果壳系列产品,做应用软件的互联网企业纷纷“不务正业”,争相涌入终端领域。
产业链整合首当其冲
互联网企业投身终端领域,是产业链整合思路的体现,也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量级、面临增长瓶颈时较为普遍的做法。对互联网企业而言,通过做终端,可以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然而,不同企业的一体化动机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一体化的动机有以下三种。
——控制用户入口。通过平台化实现对用户的控制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与传统的应用平台相比,终端是更为底层的平台。对于用户而言,硬件终端是使用互联网的第一道关卡,通过硬件终端的控制可以干预用户的上网行为和流量走向,加强自身应用的推广和深度捆绑,限制竞争对手的份额。同时,硬件的用户转移成本高,相对于软件用户不会轻易更换硬件产品,通过硬件使互联网企业获得更强的用户黏性。如360的随身WiFi和小米盒子等,尤其是360推出的随身WiFi,针对“上网小白”们不熟悉无线路由器设置的现状,通过“傻瓜操作+优秀体验”,从更底层控制了这些客户的上网行为,极大地提升了360其他产品的黏性。
——提供更加完美的客户体验并建立忠诚的用户文化。互联网企业多以客户体验为根本。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曾说过“热爱软件的人应该制造自己的硬件”。这句话后来屡次被乔布斯用于描述苹果的产品开发理念。乔布斯构建的iPhone+App Store生态系统,本质上也是通过一体化的服务提供优质的客户体验。因此,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做硬件,正是为了给自家的应用量身打造最合适的终端设备。此外,与软件相比,优质的终端设备更容易建立起忠实的用户群,进而建立更牢靠的品牌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口碑。
——实现稳定的现金流。国内的消费者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消费心理。仅仅依靠应用很难让用户买单,而优秀的终端在得到用户普遍认可后,能为企业带来规模巨大且稳定的现金流。在融资成本提高、广告收入难有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通过终端销售维持现金流,是目前一些互联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挑战依然重重
互联网企业的终端之路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软硬件一体化后的客户体验。影响客户体验的因素主要涉及功能设计、终端生产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具体而言,互联网企业将面临如下挑战。
终端的功能设计能力较弱。互联网企业本身缺乏硬件设计经验,对终端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往往不足,尤其是国内的很多企业,多为借鉴式创新,在终端的功能设计上受制于人。
终端的生产能力受到厂商的制约。国内互联网企业多为轻资产公司,没有生产能力,因此终端多为代工。在终端的质量控制、生产周期方面受到重重掣肘。
渠道体系是最大的瓶颈。硬件终端对渠道体系和物流体系有很高的要求,销售和服务渠道的不足,是制约互联网企业发展终端的核心问题。如360随身WiFi在销售过程中闹出的预定风波就是一例。
监管政策是最大的风险。监管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如广电对于各类电视盒子的限制。
对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大多是跟随国外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终端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出具有一定模仿性、更符合国情的硬件产品,因此很难真正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泛在化带来大商机
放眼未来,今后几年的终端发展趋势,将重点围绕物联网、可穿戴设备、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将日常物品互联网化、社交化,最终实现泛在化。可以想见,除了手机、电视、手表、眼睛等已知的终端产品外,健身用品、衣服配饰、化妆盒等生活必需的物品都很有可能成为互联网企业进军的领域。
互联网企业今后将以标准化的安卓系统为基础,通过推行“软件+云端+终端+线下”的运作模式,打造覆盖全业务链的生态系统。通信运营商可以主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充分发挥运营商的渠道和服务优势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客户数据分析能力,加强终端定制化、流量定向化,共同推动应用软件的大发展、智能终端的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