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是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渗透的产物,是民众消费中增长最为迅猛的新兴消费领域,代表着未来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不同于传统产品或服务消费,信息消费表现出独特的趋势、特征和效应。
信息消费具有边际消费倾向
递增的趋势
传统产品消费领域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趋势,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面临着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问题,这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发现:信息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新增的信息消费支出在不断增加,居民信息消费的意愿在不断增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将日益增长,信息消费仍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趋势,这将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拉动内需起到关键的正向推动作用。
信息消费具有七大特征
当前,信息消费具有明显的七个特征。
一是网络化。从消费形态来看,信息消费多是依托网络发生,网络已经成为生产供给与信息消费的综合性平台。一点接入、全程服务的互联网属性是网络化消费成长壮大的基础。信息消费具有独特的网络效应,即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该项产品与服务的用户规模,用户数量越多,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就越高,对消费者的效用和吸引力就越大。
二是数据化。从信息消费性质看,信息消费的内容从话音正快速转向数据业务。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语音消费逼近天花板,非话消费占比已经超过50%,每年攀升3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三是碎片化。从消费行为来看,信息消费多在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内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更强化了这一特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近70%的网民在睡前用手机上网,40%以上的网民在搭车、排队等候时使用手机上网,39%的网民在卫生间用手机上网。
四是耦合性。从消费的网络关联性看,云、管、端日益融合,主要信息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都经由这三个环节联动完成,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消费是紧密耦合的,这种强耦合性,使得信息消费对ICT产业带动能力强劲,信息消费增长带动效应最明显的就是设备制造业,通过乘数效应促进消费。
五是关联性。信息消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生产、生活、管理的各个方面,大幅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反映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上,就是大幅提升信息消费的能力,如果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态势好,会通过反馈效应,拉动信息消费需求。从信息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看,还具有滞后性和先导性的特点,即:经济下行时,信息消费要滞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出下降趋势;经济恢复时,信息消费先行呈现出增长态势。
六是迭代性。信息消费依托于网络,基于网络的信息消费市场活跃、技术活跃、应用活跃。网络与终端设备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小。信息消费和其他消费不一样,信息消费没有过剩,只有不断升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旧力量交织迭代的步伐加快。
七是大众性。目前我国手机普及率已达到87%,智能机普及率接近25%,不及发达国家普及率的一半。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的步伐加快,“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新兴信息产品消费的代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将激发新一轮的大规模信息消费热潮。
信息消费具有双重效应
信息消费具有双重效应:一是新增效应,二是替代效应。信息消费是重要的新兴消费,居民消费意愿强,从边际消费倾向递增,近几年30%左右的增长速度可见一斑。增加信息消费供给、促进信息消费,将显著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传统消费规律性下降、新兴消费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鼓励信息消费并不必然抑制其他类型的消费,反而会带动其他类型消费增加。相关研究发现,2011年网络零售总额中有39%为新增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这就是信息消费产生的新增效应,即信息消费会带动居民新增消费,进而拉高居民消费水平。当然,信息消费也有一定的替代效应,由于信息消费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导致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这会使得信息消费对线下消费形成一定的替代,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此外,促进信息消费会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也会客观上导致一些传统消费的衰落和消亡。但相较而言,信息消费的新增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促进信息消费会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有效拉动内需。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所 鲁春丛 朱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