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培育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手段;8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首次将宽带明确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这两个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性文件,将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带来怎样的增长动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的发力点在哪里?对此,记者采访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余晓晖。
扩大信息消费和“宽带”中国政策的出台将帮助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打造“升级版”。余晓晖认为,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许多中国人的创新热情被激发出来,这些创新点一旦和巨大的内需市场及产能相结合,将带动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从终端、应用、网络甚至芯片、操作系统层面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开辟一个有着鲜明中国烙印的移动互联时代。
网络升级:
4G让网速提高一个量级
“4G牌照很重要。”余晓晖强调,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来看,新一代技术在速率上要比旧一代提高一个量级。他介绍,从全球来看,4G发展最好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他们的用户总数在全球用户总数中所占比例超过90%。其中,美国又是三者中发展最好的,其经验主要在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最快,而应用创新和4G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4G牌照发放之后,我国整个移动网络的性能将大幅度提升,能为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带来更好的网络环境。优质网络将吸引更多开发者开发出新应用,如与视频相关的、增强现实的应用等,甚至出现我们之前想象不到的应用。除了移动互联网产业自身的发展,4G牌照的发放还将为扩大信息消费,实现科技创新等带来更多机遇。
在网络层面,基站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政策中对站址选择方面提供了支持。“宽带中国”战略中把移动无线网络和光纤网络作为两个大方向进行推动,把建立性能优良的高速无线网络设定为国家目标。这样的政策支持有助于创造一个高速的无线网络环境,从而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环境。
此外,“宽带中国”战略中还要求提供更多的频谱用于无线网络的发展。无线网络的建设,包括WiFi的部署都可以和城市的建设相结合,这就要求政府、企业共同推进网络环境的构建。
应用升级:
生产生活各环节全面“触网”
“宽带中国”战略中特别为移动互联网设定了两个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到2020年,实现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无论是广泛渗透还是全面普及,落脚点都在应用上。
对于应用的推进,余晓晖认为,政策的出台能够激发个人开发者和中小微企业的创造性。我国手机用户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和终端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位,这些资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关键是要让这些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者大多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对应用创新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因此政策就是要为开发者提供一片土壤,比如通过标准化工作和公共平台服务,让应用更方便地与终端适配。同时,应用创新还需要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行业自律和安全技术研发与标准化来实现。另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在投融资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也可以通过一些创新机制如产业基金等加以支持。
同时,我国面临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大的现实,在如何让更多人应用互联网的问题上,移动互联网具有天然的优势。余晓晖表示,其他国家的宽带战略中没有特别突出移动互联网,而我国宽带战略中特别提到该领域,充分体现了这一战略对我国国情的把握。
他表示,移动互联网将渗透到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成为信息化的基础手段。“宽带中国”战略中指出,要让国民充分享受宽带带来的经济增长、服务便利和发展机遇。余晓晖认为,这里特别强调发展机遇,就是要让全体国民,无论经济和受教育状况如何,都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红利,并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自身发展。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并不是每个国民都有能力购买电脑,但是,随着移动网速越来越快,智能终端价格越来越低,国民完全有条件通过手机上网冲浪,从而逐渐消除数字鸿沟。
此外,移动互联网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影响渐深,将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和基本需求,帮助更多人在享受科技革命成果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一点在中小微企业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类企业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改善其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和创业。
记者看到,在推进政策和应用的结合上,一些行业协会组织正在进行不懈的努力。中国互联网协会移动互联网工作委员会就凝聚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力量,推进移动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维护移动互联网行业整体利益。近期,该委员会举办了首届移动互联网政策研讨会,帮助成员单位更好地理解新政策。
终端升级:
国货有望与国际大牌“掰手腕”
我国智能手机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国手机产能一直在全球居首,不仅如此,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销售量排名前十名的智能手机中,国产品牌占据八席。余晓晖表示,这意味着国产智能手机已由产能优势慢慢向品牌优势扩展。
从崛起路径来看,国产智能手机从中低端市场切入,通过高配置低价格形成比较优势,进而扩大产能,这与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一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然后再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市场广阔且需求层次差异大,市场对高中低端的智能手机都有需求,这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企业可以平滑地提升能力。而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特别在模仿国际一流创新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消费者本土化需求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现在,国产中高端手机也逐渐被市场认可,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等“国货”具备一定竞争力后,完全可以与最顶尖的国际品牌“掰手腕”。
这种快速发展还离不开我国智能终端企业对产业发展和制造业服务化契机的把握。在产业环境上,中国企业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开源性,吸收全球创新成果,这让企业能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起步;而移动芯片的开放体系及集成能力的提升也大大降低了终端研发生产的门槛。另外,当前制造业服务化的态势,让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企业能更好地与一些本土化服务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比较优势,提升了国内终端产业的竞争力。
智能终端发展的另一个结果是大大提升了终端产业链的能力。我国的智能手机芯片、平板电脑芯片在近几年都有了长足进步,这种进步将带动我国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提高整体能力。
现在,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帮助我国智能手机实现质的提升。对此,余晓晖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方面加强对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它们与系统、网络、我国优势的互联网应用的结合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依靠国家产业政策、产业专项、科技专项的支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部署。另一方面要提升国产终端的品牌效应。通过产业界近几年的努力,国产终端已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有很大机会从产能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