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电子政务普惠高效,智能化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助力我国各行各业发展,呈现“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的良好态势。
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国家网信办在峰会上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
报告显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18年底,全国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持续释放,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17位。
报告指出,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2018年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9万亿元。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亿。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
数字背后,是创新带来的机遇。以信息技术为杠杆,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正发生深层次变革,供给和需求衔接更加有效,产业生态更加协同共享,产业内部、领域之间开放融通的格局也在逐步形成。
电子政务让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大数据信用查询系统、在线电子税务局、电子社保卡、无纸化海关通关平台……过去一年来,一个个电子政务新应用纷纷登台。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抓紧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电子政务改革中提升满意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来,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成为衡量网上办事满意度的重要标杆。
电子政务创新改革不仅缩减了办事成本,还降低了入门门槛——即使是上了年纪的人,只要会用微信、支付宝等日常手机应用,也可以和年轻人一样轻松享受电子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
数字社会建设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一年来,我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领域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
从远程课堂带领山里娃迈过“数字鸿沟”到寻亲平台帮助失踪儿童回家,从在线培训让果农喜获丰收到互联网政务“让群众少跑腿”,从智能家居传递便利舒适到“互联网+”带动双创热潮……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让优质信息服务惠及更多百姓,亿万人民在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