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刚刚度过了一个相当不错的财年,但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的马年春节依然异常忙碌。
年前先是每年惯例的美国行—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会,好莱坞大剧院的TCL微电影节,加上拜访华纳、Fox两家好莱坞巨头探讨内容合作,回国后又抓紧时间赶赴各地分公司开年会、作部署;到了年后,则是与爱奇艺的新一轮合作、轮值到担任主席的亚布力论坛、准备两会的人大代表提案……
二十年前“敢死队长”的称号仿佛又回到李东生的身上,但他不敢放松。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 李东生
最近两年,传统电视行业不无意外的遭逢互联网冲击,终于从国际化阴影中涅盘重生的TCL,如今又面临乐视、小米等“互联网新物种”的挑战。
它们高举互联网思维的大旗,用牺牲利润的赌注拉拢夏普、富士康等产业链玩家,用“撕裂一切,重塑一切”的姿态吸引年轻用户的目光,希望把传统制造商们拉下马。
智能手机是他们已经攻下的第一个战场。
尽管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建立了以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基础的护城河,但国内市场仍形成了以小米为先锋,阿里巴巴、奇虎360乃至华为、中兴、联想等公司持续跟进的中国手机厂商新革命。整个市场从研发设计、系统配件乃至渠道、营销等诸多领域全面互联网化,“顺便”拖垮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以中国为最大市场的两大昔日霸主。
这场声势浩大的挑战中,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开始对传统消费电子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来自系统、软件、渠道乃至用户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倒逼传统制造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应对。
作为电视领域的老大,TCL首当其冲。
从企业发展历程看,TCL在行业里摸爬滚打32年,拥有一整套液晶面板、芯片、加工厂、设计团队等全产业链布局,旗下4家上市公司、10大业务板块和近700亿品牌价值,已然是全球范围内中国企业的一个标杆。
但在商业史上,任何产业都不可避免得会因技术革新、习惯更迭以及新进者搅局等因素产生价值转移。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人们讨论的是“硬件免费、服务分成”的玩法,如果不能把握这一轮用户和行业值转移的核心,TCL恐怕会沦为一个“加工厂”,顶多不过前面加个定语—最好的。
这场新旧势力不同玩法的变革之战,TCL准备好了吗?身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企业领袖,李东生如何面对新生企业家的挑战?
大屏模式战
“(对于乐视、小米)你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鲶鱼,而不是破坏者。”2014年1月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李东生如此叙说,“它只是希望通过格局的变化,找到新的模式来分一杯羹;你也需要在它的刺激下加速游动起来,找准方向和新的突破口,否则真会被淘汰。”
但这些搅局者来势汹汹。“占领客厅”的新玩法第一步就是控制终端。
先是小米发动的盒子大战,后有乐视领衔的智能电视,期间还混迹着掌握一定内容话语权的视频公司,一轮轮的以低价、零利润的决绝姿态杀入电视整机领域。它们牺牲硬件利润将富士康等代工大厂绑上自己的战车,用网络预售的模式摒弃传统渠道的束缚,重塑了由销售硬件盈利转为依靠后向的广告以及运营获取价值的商业模式。
尽管目前,这些互联网电视出货量并不大—从2013年5月发布以来,乐视多款超级电视大半年来的累计销量不过30万台,尚不及传统厂商的零头,但人们更关注未来会发生什么。这就像通信行业,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运营商ARPU值不断下降,语音、短信、数据流量等业务纷纷让位给社交、游戏等移动应用增值服务商。
李东生认为,这种价值反转的状况在电视领域并不会那么简单的发生,理由是电视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维护成本、用户付费意愿、市场成熟程度乃至基础的用户量和用户层次等都存在不小差异。“乐视这种方式未来是否能够给公司持续带来价值,创造效益,我觉得还需要再观察。但它的开发运营、营销推广、网络渠道等方面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对此,李东生给TCL定下的策略是“内修而外不攘”:一方面加大自身产品和服务体系向智能、互联网时代升级,提升体验与黏性;同时开放自身资源,引进外部合作伙伴。比如,与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合作开发新型互联网电视,并已在市场上有不俗表现。
就总量而言,2013年TCL的LCD电视产品销量合计1766.44万台,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三星和LG。而据李东生透露,其中多媒体智能电视、3D电视超过三分之一份额。
事实上,这场由IT互联网公司发起的互联网电视新浪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TCL自身产品体系早就确定的智能化进程。
2013年8月,郝义成为TCL多媒体CEO,从董事长助理一职干了四年的他是“最了解李东生想法和战略”的人之一,也是集团最年轻的副总裁。上任伊始,他便主导了TCL开放融合的第一步:联合国内视频网站爱奇艺推出“TV+互联网电视”,并由线上渠道京东商城发售。
在这次合作中,TCL负责硬件设计制造、渠道销售和售后服务,旗下华星光电提供面板,爱奇艺则负责互联网企业的内容、技术、产品和服务。简单地说,TCL通过硬件和系统赚钱,爱奇艺则延续互联网广告盈利模式,两者协同为客户提供良好体验。
“作为互联网公司,他们更懂得如何吸引用户的目光,对于我们来讲必须要快速转型,在合作中快速建立这种能力。”李东生向记者称,当下的情况,在价值链里共享会是更扎实的做法。
这种模式被TCL复制到了美国。今年1月,TCL与北美当地的互联网视频服务商ROKU合作,发布了适用于北美地区的互联网电视ROKU TV。
此外,TCL在内容端同样一直都有布局,且格局更深远。TCL与IMax公司去年斥资30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研发生产的家庭影院将于今年年底推出。李东生同时还拜访了华纳、Fox两家好莱坞巨头,探讨其最新影片未来置入家庭影院并收取一定费用的可能性。
如今,随着TCL冠名的好莱坞大剧院声势越显,以及在微电影节、影视植入营销等方面的努力,TCL越来越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这些正是TCL品牌的新定位。
“电视的智能化革命,使得围绕智能电视的整个产业链价值大幅增加。”家电调研构思奥维咨询总裁喻亮星告诉记者,“预计2013年各种终端与内容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左右,到2015年可能是达到6000亿元,甚至万亿元。”
而这个市场,TCL自身的产业链、品牌、工业能力仍然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如郝义所说:“即使像他们所说电视就剩一张屏,那TCL依然要赚互联网厂商的钱,TCL目前是国内唯一垂直整合最完整的厂商。”
采访过程中,李东生对行业内各家智能电视的各种设计理念、硬件配置、参数标准如数家珍,言语间洋溢着对行业方向的思考。
在他看来,目前的智能电视行业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现在设计的最先进的产品,技术优势只有两三年。TCL正在思考一种新的模式,其中前三四年能够让用户短期到中期通过软件来升级体验,长期则通过“板卡”这种核心硬件的更换,来实现硬件升级体验。“TCL在全产业链上的积累,则将成为新模式下的最大受益者。”
小屏触底反弹
相比在电视领域的深厚积累,TCL在智能手机领域一直处于尴尬地位。
近些年来,TCL通讯主要市场聚焦在海外,且定位在中低端的功能机市场。尽管2013年Q4单季度在全球手机市场上出货量排名第五,但此前国内已经很难有人能在第一时间将TCL的名字和手机联系起来了。
TCL是首批摘得1999年国家颁发的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十家企业之一,也是硕果仅存的其中一家;在功能机时代,TCL通过让手机变得珠光宝气,坐上国内手机市场销量冠军宝座;2004年中国手机厂商遭遇灭顶之灾,它又收购阿尔卡特,上演“蛇吞象式”大戏远赴海外求生路,至今仍保持着在南美、欧洲等地的优势地位。
而到了2011年,TCL通讯国内市场再次发力,不过到这个时候,整个市场的格局和趋势已经发生了改变。
自苹果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苹果仍然独领风潮,顺应趋势的三星一举攀上新高点,而摩托罗拉两度“换主”,诺基亚一朝失势投了微软,黑莓则仍在苦苦挣扎。在这些昔日霸主逐渐走向没落的同时,华为、联想、小米们背靠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手机市场,用新玩法打造手机,实现了从零开始的巨大突破,俨然行业新贵。
作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海归派”,TCL通讯在剧变的市场下如何“智能化重生”?
李东生对这场变革也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和风险是能不能适应这个产业的发展和变化。把握住趋势,生产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我们就有机会。”
TCL的策略是,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抓住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大潮,继续维持数千万级的保有市场,尤其是在南美、欧洲传统优势市场的地位;同时国内抓紧先锋趋势,且在社会渠道建设、电商及运营商合作等方面引入更加互联网化、更加创新和灵活的方式,利用中国市场启动4G的新契机,全面开启“重生之路”。
2013年9月28日,TCL通讯在广东惠州宣布,总投资10亿元、年产能达1.2亿部的中国单体产能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2013年是TCL通讯触底反弹的一年,对自己来说最难的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李东生说,为此他甚至可以改变TCL的基因。
TCL通讯CEO郭爱平在投产仪式上也表示,TCL通讯的发展目标是在“包括今年在内的3年内进入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5年内进入全球前三。”
这个口号不可谓不响亮,而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则让人看到了TCL的积累和决心。
2013年,TCL通讯在国内市场发布Hero N3,这款能与小米、华为主打机型比肩的产品让TCL手机在国内市场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紧接着,在年末,TCL联合联发科率先推出了八核智能手机idol X+及可穿戴设备Boom Band智能手环。idol X+获得了2014年1月拉斯维加斯CES展“最佳智能手机”称号,在京东商城的销售也是异常火爆。
这似乎成为TCL手机高调回归国内市场的一个宣言,成功引领了TCL通讯向智能机转型的决心和步伐。
数据显示,2013年四个季度,TCL智能手机销量分别为145万、325万、519万、766万部,几乎呈现直线上升态势,与在国内如日中天的小米全年1800万出货量看齐。2014年1月,TCL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销售量按年大幅增长289.7%至230万台,占该集团当月总销量的44.3%,产品单价更大幅提升。
这对TCL手机而言,不亚于高位重生。短短两年时间,TCL已经开始赶上对手。
互联网观察家葛甲跟记者聊起TCL手机感慨道:“在传统的电视领域遭遇互联网企业新思潮的冲击而"被迫应战"的TCL,飞快得学习和消化了这种思路反思到自己的手机领域,就这一点就能看出李东生有多牛。”
而中国市场启动4G,也让TCL看到超越的可能。李东生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宣布整个TCL集团要为TCL通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以期率先实现4G时代多屏融合的集团战略。在TCL通讯的计划中,今年的重点就是4G产品,出货量将占总出货量的三分之一。
最重要的牌
时至今日,全产业链模式是TCL的标志之一。
李东生认为,企业的强大不能只体现在产业的下游:品牌、市场、渠道和销售能力;在上游:核心技术能力和基础部件的能力现在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为此他把自己的很大精力都放在产业链纵深上,这些布局甚至在两个国际化并购尚未突围的时候便开始起步。
如今TCL在液晶面板、模组设计、加工的工业制造领域的优势越发明显;在操作系统、软件、欢网平台等积累也逐渐深厚,西安软件基地、美国创新中心都有不少东西出来;内容方面则通过与百事通、爱奇艺等公司开放共赢得到加强;2013年底,TCL还在北美数千万美元投资了一家智能电视控制芯片公司,占股15%。
除了在生产、研发层面转型,TCL集团将在今年同步加速探索O2O模式,以提升销售效率。李东生更在CES展期间提及,将于不久后启动“TCL更新版的智能互联网战略”,以最in理念打造TCL电视业务。
在这条令人生畏的产业链中,从当下的收益和对公司格局的贡献看,华星光电是2013年李东生手上最重要的牌,这也是他无数次提到要“对标三星”的由来和底气所在。
原因无他,转型期间的电视和手机仍要加大研发和渠道投入,而为集团带来主要利润贡献的正是这个当年李东生力排众议上马的液晶面板项目。
面板行业的周期性非常强,而且对工业流程设计、管控等能力要求很高,更是名副其实的“吞金怪兽”,所以尽管很多人都能看到产业链纵深、降低成本带来的好处,但其中蕴含的风险让无数人望而却步。
两年前,接受采访时,李东生就表示“如果你的竞争力能够达到中位数以上,那你就有机会赚钱。”
两年多过去,华星光电8.5代线液晶面板在外界的持续关注之下,陆续投产、增产,到2012年9月产能达10.5万片,超越10万张基板的满载产能;2013年则保持在12万片的水准,2014年1月产量更高达13.30万片,同时保持90%的良品率。在市场大环境不断起伏的情况下,这种势头令人刮目。
李东生对此也颇为满意,他对记者介绍道:“华星2013年效率和效益的指标和三星显示是相当的,比其他几家要好一些。另外,我们的销售也很好,整个集团产业链整合的效能也发挥出来。”
2013年全年,华星光电的玻璃基板投片量达到139.65万片,液晶面板和模组的总销量2162.75万片,早已突破设计产能,并基本实现了满产满销。此外,包括贷款豁免、政府补助等在内的非经常性收益对业绩贡献也较大。财报显示,2013年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155.3亿元,盈利22.6亿元。
光电研究机构WitsView的研究显示,2013年4K电视面板出货总量达到310万片,渗透率达1.3%。其中,华星光电超越友达拿下14%的市场,跻身全球第二位。
华星光电的初步成功并没让李东生停下脚步,2013年8月TCL宣布再“加码”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正式启动华星光电二期项目,项目总投资244亿元,计划用17个月建成,月产能10万片,目前正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三星苏州8.5代线项目竣工,以及京东方重庆项目和合肥项目、熊猫电子南京项目、LG广州项目等数个在建项目,到2015年中国大陆将有9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然而据市场研究机构NPD DisplaySearch最新报价资讯,2013年尤其三季度以来市场面板价格一再探底,一直到2014年1月依然持续下跌,跌幅持续在1%-2%不等。
这不能不让人重视面板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李东生和华星光电团队对此早有深入考虑。在他看来,未来几年整个液晶面板市场需求增长大概是8%—10%左右,而一条8.5带线,大概可以增加4%多一点的供应量,所以等于是一年增加两条8.5带线的需求量,基本上还是平衡的,并且中国市场的目前仍然是短缺的。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为民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面板产能并不会出现过剩,因为2013年内地面板自给率大约30%,如果计划中的生产线全部投产,预计到2015年能满足80%左右。事实上,这个数字刚刚达到《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平板电视面板自给率80%以上”的指标。
此外,李东生告诉记者:“华星新增的产能实际上不光是规模的扩大,更多是产品技术的升级。规模扩张能够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而新的工艺技术提高能够让我们适应下一轮竞争。”
“资金上也不用担心,华星二期顺利投产后,大致年销售收入在180亿左右,利润还会进一步提升。”李东生说。
追赶三星
多年来,李东生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一直是三星。采访中他再次强调,“我们公司整个的产业结构跟三星很像,未来还是把三星作为一个标杆。”
在他看来,三星有三个方面做得很出色:
其一,三星的国际化,通过坚持不懈的国际化,其业务结构在全球的布局比较均衡,它不只在欧美等大的市场做得很成功,在新兴市场也是如此。
其二,三星在企业核心能力提升方面非常强悍。比如产品创新能力,10年前三星的产品定位比日系品牌要低,索尼、松下的产品都比它贵。到今天,三星的产品定位已经比顶级的日本品牌还要略高一点。
此外,三星的品牌和渠道能力以及工业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它和苹果不一样,苹果更多的是在产品的设计、服务以及整个产业链、业务链的打造方面有突破,三星连工业这一块也做了,也有自己的核心零件(面板、芯片等),它不单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最大的彩电厂商、智能电视厂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企业、半导体企业、芯片企业。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乔布斯那样的天才,但可以接近李健熙。”在李东生看来,TCL也许是今天中国公司中,最接近三星的那个。
如今,TCL旗下拥有四家上市公司:TCL集团、TCL多媒体科技、TCL通讯科技、通力电子。2012年TCL全球营业收入696.29亿元,而2013年达到853.2亿元,同比增长22.9%;净利润达28.9亿元,同比增长126.7%。
同时,TCL在全球设有23个研发机构、21个加工制造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李东生还对记者表示:“未来TCL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计划、营收和利润将达到总体占比的一半。”
而在这场全球产业升级、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对传统业务形成冲击的情况下,李东生希望带领TCL走出一条更广阔的路,向消费电子工业集团的核心主业继续集中力量。
为此,TCL集团从2013年底开始再次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和战略调整,包括房地产业务重组、代工业务进行拆分,教育业务重新布局、能源投资领域更集中等。最终TCL确定了多媒体、通讯、华星光电、TCL家电和通力电子五大核心产业,以及系统科技事业本部、泰科立集团、新兴业务群、投资业务群、翰林汇公司五大业务板块的“5+5”产业组织架构。
李东生向记者表示:“未来我们会更加聚焦主要业务,尤其是附加值高的业务和环节,如液晶面板、家电物联网等智能终端方面。同时,TCL会采取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独立开发、服务分成等方式,推动硬件向服务平台的转型。”
从2013年看,通过不断创新的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TCL集团在智能化转型的发展战略步伐明显加快。另一方面,TCL在白电销量快速增长,预计盈利增长平稳。2013年,TCL集团空调、冰箱、洗衣机的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1.96%、19.47%和27.45%,快于行业平均增速,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此外,2014年TCL将推出新的娱乐化转型战略,向价值链后端发力。近期TCL宣布进军游戏产业,推出专业的智能游戏主机+游戏电视两类产品,前者产品形态类似XBOX。此消息一出,TCL集团股价直封涨停板。
2014年2月25日,在发布2013年度财报的第二天,TCL正式启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经营转型战略—“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新价值观。这意味着TCL整体公司战略由以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的方向性转变。
纵观30余年的发展历程,李东生再次给TCL集团确立的三个核心能力:优秀的工业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全球化运营能力。“确实,这一仗打下来,又是一个新的格局。”尽管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颠覆与重塑,但李相信这些能力不是简单的换个玩法、渠道上网能够取代的。
独家高端领袖对话
李东生这一轮竞争才开始
导入互联网基因
《英才》:在来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换电视换什么,结果大家都推荐乐视TV和小米电视,你怎么看这个有趣的现象?
李东生: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市场变化。当然,我觉得你们采集的样本也有问题。目前从官方的标准统计数字看,乐视和小米实际是进入不了榜单的,因为份额还很小,传统电视厂家仍占据大多数,拥有90%以上的份额。
但你不能忽略这种趋势,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鲶鱼,它只是希望通过格局的变化,找到新的模式来分一杯羹。你也需要在鲶鱼的刺激下加快游动找到一个突破口,否则真的会被淘汰。这两年我跟员工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变革,我们必须不断学习,适应行业的变革。
《英才》:具体学习什么?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学习互联网思维。
李东生: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要把产业链做深,做液晶面板,同时进行软件、操作系统和芯片开发,持续提升工业能力;同时要导入更多互联网的基因,不仅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在互联网、云计算的技术上也要构建新的竞争力。
《英才》: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主要是指跟爱奇艺的这种合作?
李东生:这次是一种成功的探索和尝试。我们确实有一些能力比较欠缺,而和自己的上游厂家联合起来,一起定义新产品,能加快我们的进步。
《英才》:那TCL有没有可能直接收购一家互联网视频内容服务公司?
李东生:理论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事实上这种操作不太有合适的机会。内容服务产业的集中速度比传统产业要快得多,小公司机会越来越少。这不像我们电视产业,10年前完成的整合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就是六家。事实上,有一些小公司找到我们,但哪怕我们收购这样的公司,能够存活下来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谁的胜算大
《英才》:那么家电行业整体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未来是谁来主导行业的发展?是内容提供商、互联网厂商还是传统电视厂商?
李东生:现在说结论还为时尚早。我不相信这三方哪一个胜出这种话题。我觉得在未来的智能互联网领域,集合相关的产品、应用、服务等,把所有这些能够串起来的企业或者是企业联合体,胜算更大一些。
《英才》:但现在资本市场好像更认可乐视、小米的模式,你怎么看?他们的定价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很有冲劲。
李东生:这一轮竞争才刚刚开始。去年我们整体表现的不错,但确实互联网带来的转型契机,对我们这些企业是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要适应这种变化。
确实从市场推广方面,我们有很多需要跟互联网公司学习,提高消费者的认知。以前我们传统的营销和销售方式,效率太低,现在我们正在尝试电商渠道、O2O模式等。
我自己认为,像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这种价值比较高的产品,不可能用亏本甚至赠送的方式来获取用户。乐视这种方式未来是否能够给公司持续带来价值,创造效益,我觉得还需要再观察。
《英才》:所以两边都要兼顾?
李东生: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在产品销售上获得利润,这样才能滚动升级,因为我们量大;另一方面又不能固守原有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后续的服务来分享收益,这样我们对产品销售利润的要求就可以低一些。
和爱奇艺的合作推出TV+,我们在终端销售上利润是非常微薄的,但我们按照协议未来在相关服务收费方面可以分享到一定比例。我们未来更多的服务商都会采取这样的模式,打造平台,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一起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
投资面板不是冲动
《英才》:华星光电项目去年利润有20多亿,超过你的预期吗?
李东生:确实比预期还要好一些,实际上去年整个产业的市场环境并不算好,但我们华星效率和效益的指标和三星显示是相当的,比其他几家要好一些。其中稼动率的指标、产品的良率、毛利等,在业界都是非常优秀的。另外我们的销售方面也是很好,我们产业链整合的效能也发挥出来了。华星的设计产能是100K,去年已经做到130K。
《英才》:综合现在的情况,到2015年,中国其他几条液晶面板带线也要投产,届时中国将有9条8.5代线,从产能设计、产销率以及其他竞争情况,你如何判断未来面板市场的走向?
李东生:我们做过很细致的分析。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超产并且运营良好,这是我们今年敢上第二条线的底气。并且,我们做了谨慎的评估。从全球的供应情况说,考虑到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这几条线,未来几年会保持基本平衡。
我们预测未来几年的需求增长以面积来算大概是8%—10%左右。一条8.5代线,大概可以增加4%多一点的供应量,所以等于是一年增加两条8.5带线的需求量。供需基本上还是平衡的,而且中国市场的目前仍然是短缺的。
《英才》:那会不会出现项目投产后跟不上行业对新技术产品的需求?
李东生:液晶技术也在随着行业的需求发展不断提高。我们新增的产能实际上不光是规模的扩大,更多是产品技术的升级。规模扩张能够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而新的工艺技术提高能够让我们适应下一轮竞争。
《英才》:目前这个二期的244亿投资,资金来源上是什么情况?战略投资者方面是怎样的?
李东生:我有信心一定把这个钱筹到,也在跟一些潜在战略投资者谈,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把这个投资定下来,目前基建刚开始,三季度才需要大量资金。
“敢死队长”不再高调
这一次采访李东生是在深圳TCL大厦。这栋1990年竣工的21层办公楼是当年“深圳速度”时期的产物,至今仍不显过时。
那一年,李东生出任TCL集团副总经理兼电子公司总经理,并由此开创他的TCL彩电事业。由于1989年TCL集团刚刚拿下“中国电话大王”的美誉,以此为主业的集团给李东生支持甚少,李东生惟有集中少得可怜的资源,以“贸”起步一点点铺设渠道和推广品牌,颇为不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家电大战中,李东生率先把电视机放进了北京的大商场,在那里与外资品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商战。此后,长虹、创维等国产品牌纷纷跟进,中国本土电视厂商争得了应有的市场地位和国际对手的尊重。
此役让李东生获封“敢死队长”称号。
1997年,李东生当上集团一把手后,为筹集惠州市政府批准的“授权经营”资金,他把父亲的房子都押了出去,那股“狠劲”当时令很多人震惊不已。
进入新世纪,TCL经历了“失败”的海外并购,后以“鹰的重生”成功涅盘,这是李东生“最痛苦的一段心路历程”,却也让他收获良多。
时至今日,TCL已重新成为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李东生也似乎不再是当年那个“敢死队长”,变得更加稳重平和。
他肯花十几分钟时间配合摄影师拍照,愿意和“外行”的记者探讨一个遥控器的设计细节;他会清楚地记得你之前数个问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并融入自己接下来的谈话中。
然而,在采访中你很难从他的嘴里套到任何雄心壮志和惊世骇俗的话语。不同于职业经理人那种经过专业训练的谨慎,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曾经沧海后的从容。
商业领袖的迭代更替或是必然,但面对肩扛互联网大旗、誓要颠覆所有传统产业的后生们,李东生远比外界看上去思考的更深。
事实上,入行近30年,57岁的李东生对IT和互联网并不陌生,更不排斥:TCL上世纪就涉足过PC业务,也是最早“触网”的玩家之一;理工出身并一直坚持学习的他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理解透彻;在平台化时代,TCL早早开始了欢网内容体系构建,至今还运营着中国最大的在线学历教育网站奥鹏教育;他还是微博上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自诩“致力于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的老兵”的他一直保持着原创、频繁、有料等微博运营的“美好品质”……
2014年2月的亚布力论坛上,李东生颇为煽情的对现场上百位企业家说:如果企业家被过去的固有思维绑架,沉湎于光辉永存不能迎风转型,那你就很可能没有未来。
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趋势变化,李东生每年仍亲往CES等各个展会,一线观摩和学习世界最先进的设计和产品;为了给TCL第一次和爱奇艺合作的互联网电视TV+站台,他一反常态地高调亮相;为了筹集华星光电二期8.5代线项目资金,他又是一次次奔走于各家机构间;临近年底,为了重塑军心他还分别奔赴几地分公司给员工鼓劲。
尽管不再高调,但“敢死队长”的拼劲和他内心那“无比坚硬”的实业报国热情,从未消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