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多数媒体的印象里,蓝凌是一家神秘的企业,国内上市企业百强有近30%在使用蓝凌提供的管理软件,前十强企业更有50%的占有率,加上大中型企业CIO圈内不错的口碑,伴随的却是其对媒体的冷淡。这次采访,至少改变了笔者对蓝凌的看法。
多年来,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凌)一直深耕于KM(知识管理)和OA(协同)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汹涌而来,无论是金蝶、用友这样的传统ERP厂商,抑或者蓝凌这种“非ERP”老牌企业都面临着新的转型压力。那么新的技术驱动下,对于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到底会带来何种影响?用户的移动化需求又会对其产生哪些新的变化?带着诸多疑问,日前记者有幸独家采访到蓝凌副总裁刘向华先生。
蓝凌副总裁 刘向华
紧贴用户危与机并存
并非纯粹技术出身的刘向华,同时拥有人力资源学位和EMBA学位,是蓝凌第一任OA产品经理,目前管理全国售前、工程和售后等关键业务,而他对自己的定位更倾向于技术和管理的融合者,他形象地表示自身定位有些类似于蓝凌公司的定位,管理咨询与IT服务并重的“跨界者”。
谈及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刘向华表示,目前蓝凌所接触的大中型企业客户,自2013年上半年开始,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危机感相当强烈。同样,作为传统软件厂商,蓝凌也有危机感,因为自身距离移动互联网较近,一不小心更容易被颠覆。
为此,蓝凌根据十几年浸染企业内部管理的经验,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了移动互联网,战略全面调整为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推出了移动互联重新定义企业能力的三个框架模型,以帮助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
移动互联对企业能力的重新定义,首先体现在移动互联改变内部协作,从技术上讲是最容易实现的,刘向华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出差,其向笔者展示了手机上审批合同、查看收款业绩,召开电话会议、安排工作任务等操作,并笑称移动化大量占据了其8小时之外的时间,用的三星Note3手机每天要准备三块电池。其次是移动互联改变可客户服务与营销模式,例如蓝凌与某信用卡合作开发微信上的CRM以及与某培训公司的移动在线教育等。第三则是改变商业模式。刘向华表示,自己在与地产商沟通中曾提及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一天房价免费,但业主需付出的代价就是将其终身的管家服务交由地产商管理,地产商通过聚集这一部分用户群体打造社区内的大数据平台,为更多供应商提供社区内部需求供需交易平台,真正实现“羊毛出在牛身上”。蓝凌客户某财险公司在互联网转型中也有一些不错的实践,其搭建的知识管理平台,一旦出现某险种缺乏竞争力,很快就可以通过内部社交平台反馈,随之推动新的的产品整合。这些移动化项目都属于庞大的系统工程,后端系统整合异常复杂,但系统整合和快速开发却正好是蓝凌的强项,完全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这种能力反而是互联网公司难望项背的。
三大需求是移动应用新焦点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虽然让许多企业更为清醒,但就具体移动应用的聚焦问题,各行业依旧存在差异。作为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供应商,又是如何看待移动应用整体聚焦点?面对这一状况,蓝凌方面在公司定位方面是否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呢?
刘向华表示,每年会接触几十个不同企业CIO和CEO,发现这些企业在移动化上主要聚焦在三方面,即技术上追求统一移动开发平台、业务上追求业务移动化、以及商业模式上改善或进化。统一移动开发平台方面,目前许多企业立足于APP和微信开发层面,这是个误区,PC时代大多数企业都难以构建出自己统一的开发平台,这一时代更应倡导开放思维而非集中,重后端轻前端才是方向。
移动化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融合要求更高,企业采购或开发的信息系统本身必须更加开放,企业驾驭移动化的成功率才会高。业务移动化也是一大趋势,尤其是地产、金融、零售以及快消等行业,这是一个大聚焦点。最后一个趋势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改变企业商业模式的需求,这方面已有非常多的媒体报道。
面对这些新的移动需求,对于蓝凌自身的定位,刘向华表示不会有太大改变。因为蓝凌的客户群体集中在各行业排前的民营企业和上市企业,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企业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有着远比国企更高的敏感度,庆幸的是蓝凌一直坚持这个定位,始终紧贴着客户的需求,只要服务好这些客户,蓝凌也就自然能跟上甚至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
弥补短板引发无限想象空间
如今的蓝凌,不仅拥有包括KM、OA与门户、企业社交等方面的产品,适应移动互联的需求也衍生出与之相对应的移动端产品,如类似于企业微信的移动KK。那么开发移动KK的出发点和契机是什么呢?这一移动产品的推出对于蓝凌而言到底意味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刘向华解释道,企业运营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人、协作、知识。人是主体,协作是管道,管道里流淌的就是信息、内容和知识。人是其中的关键,趋势是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企业社交理念,去中心化,让员工更自由更开放地参与企业运营,对应的技术平台是SNS软件;至于人和人的协作方面,一对一最简单的模式就是即时沟通,这也是微信受欢迎的原因。一对多协作,最为典型的就是OA中的流程,多人协作则指项目管理。企业要发挥组织效率,人是第一要素,人与人的协作则是第二要素,纵观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传统ERP注重数据和业务逻辑,OA注重流程协作,两者都忽略了最基础的即时沟通,互联网却真正让人回归到本源,微信之所以易用,究其原因是其缩短了协作的距离。
结合管理三大要素,蓝凌曾进行过分析,新型人力管理的趋势是通过社交系统完成,这是对传统HR的挑战,例如linkedln通过社交把握人的职业轨迹。现如今也有公司采取社交方式做人力资源,往SNS方向发展,即通过SNS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成个人档案。因为很大程度上,只有进入更大体系,通过社交化的互动,产生的信息才会更加准确。蓝凌内部使用的员工黄页系统,不仅可以查阅员工简历,了解其参与的项目,还可以看到其他同事对其技能的评价等,这些信息远比企业人资档案更及时准确,而且是零维护成本,因为大部分依靠机器统计和内部社交活动来完成,蓝凌下月即将发布的V11版产品中引入了SNS社交功能,目的就在于此,移动KK的产品发布,则是补充了人与人最简单协作的短板。
蓝凌产品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将OA与KM打造成能与ERP互补的统一管理平台,其上可以快速开发各种轻量级的管理类应用系统(如合同、资产、项目管理等),这也是蓝凌区别其他OA厂商的关键。其次就是将产品向易用性、个人化方向打造。蓝凌将其称为是个人化、移动化和整合化。个人化角度最支持的恰恰是即时沟通,今年推出的移动版的沟通工具,其操作类似“微信”却比微信更具企业属性。同时蓝凌的移动产品与用友、金蝶等厂商产品的区别在于,蓝凌提供的是一个全员使用的系统,传统ERP厂商的系统只能覆盖财务、制造等局部人员,无法真正做到全员覆盖,其推出移动产品会面临获取用户的门槛,而蓝凌拥有几百万的用户群,用户群体质量较高,一旦获得企业许可,用户迁移到移动产品上几乎零成本,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机遇。
采访结束后,刘向华特地邀请笔者参加4月15日蓝凌移动KK的新品发布会北京站,并表示一定会有意外收获,这让笔者惊讶——以往在多数媒体的印象里,蓝凌是一家神秘的企业,大量的高端客户资源和姣好的客户口碑,伴随的是其对媒体的冷淡。这次采访,至少改变了笔者对蓝凌的看法,希望随着这波移动信息化浪潮,中国能涌现更多蓝凌这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