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大CIO班、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推进联盟协会联合主办,CIO时代网、苏州IT人俱乐部承办的2014年“北大CIO中国行--苏州站”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在活动上,烽火星空产品总监朱晶晶与大家分享了“六步制定好企业移动化战略”的主题演讲,与CIO们分享了企业制定移动化战略的六大步骤:理解业务需求--排定业务优先级--移动化准备(模型评估)--确定移动化开发技术--明确应用分发手段--明确个人隐私和安全策略。
烽火星空产品总监 朱晶晶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烽火星空的朱晶晶,今天很高兴来到苏州,跟大家分享一下烽火星空七年以来在企业移动化方面的经验和总结。
刚刚很多人讲了移动互联网,趋势有哪些,我们分三个点来看,第一是移动设备,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移动智能设备已经超过3.9亿,在2012年智能设备已经是PC设备的2倍,这是一个比较恐怖的数字,在安卓和IOS带领下,尤其是智能终端很快被大部分人接受。
第二个是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在2009年工信部发布3G牌照,速度一下子提高到7.2兆,2014年工信部又发布了4G牌照,所以网络是越来越快,我们从原来K时代进入到M时代。
第三个是移动应用,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我昨天从南京到苏州,我订火车是用的12306移动应用,到了苏州打车是用的嘀嘀打车,找酒店的位置是用的百度地图,所以移动应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2015年全球移动员工人数将达到13亿,可能因为全球经济化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大家对智能终端越来越熟悉,使用智能终端去办公,拥抱移动办公。那么CIO关注哪些技术?主要关注四个技术:移动化、大数据、云、社交。尤其是移动化,在所有关注度中,移动化技术占据最高的份额,说明移动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在整个移动化过程当中能得到一些什么?一直觉得移动化很好,尤其在互联网上,在个人消费市场上,移动化给很多人带来方便,那对企业来说到底真正切切的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是流程的优化,审批流程是企业领导最为关注的。在原有的信息化体系中,他们的审批流程很长。审批流程的成本很高,据调查平均流程审批的周期为14天。原因是什么?
第一点原因流程审批一般都是领导使用的,而很多领导都在出差,不是从北京到上海,就是从上海到杭州,一直在出差路上,有句话说的化,不是在出差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出差。
第二点是不及时,因为web端应用没有提醒功能,就算在办公室,也不能及时去处理流程。而手机不同,手机很方便,手机可以随身带,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同时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机有推送能力,可以将流程快速到底终端,这就缩短了整个审批流程的时间,对企业来讲加快了办公效率。
现场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很多企业都是有外部员工的,当然还有很多企业有销售人员,现场服务类人员如巡检、抄表、稽查等,在原有传统信息化当中,他们是没有信息化武装的,但移动化对他们来说,他们可以把整个信息武装到手上。也就是说,整个企业当中的神经末梢都有了信息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工程施工都有监理员,而监理员都是在外工作,他们在监督的过程需要拿相机将问题拍摄下来,拍完照之后需要回到办公室把信息录入进去。如果有了移动化,显然可以做到直接用手机拍照,并且直接发送至后台。避免了二次重复工作。
再有是实时数据,企业的老板,包括企业的CMO等等,他们可能会关心整体的运营数据,公司目前的状况是什么样子的,每周,每月数据。但是很可惜领导在出差,是不是需要等?等就意味决策延迟。移动化,移动BI可以实时看数据,分析数据,实时进行策略和计划。
我们总结一下移动化对于企业来说意味四点: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员工执行力;提高企业决策力;提升用户满意度。
说了这么多移动化的好处,那CIO准备好了吗?我不知道有多少CIO或者企业认真考虑过移动化,是不是移动化就是说企业简单做一个移动应用就完呢?我这边列了几个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否对当前的移动业务梳理过了?是否制订移动应用的规划矩阵图?是选择BYOD还是COPE?企业是否需要支持多平台终端?如何选择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路线?我不一一说了,问题很多,也远不止我列出来的问题
那么移动化应该如何做好,如何规划呢?烽火星空在企业移动化做了七年,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和思考,制定好企业移动化战略我们归纳为6步。
第一步,理解业务需求。就是说寻找业务场景,不是所有web或者原有信息化当中的流程都需要移动化的,WEB太重了,而移动化是轻量性的。另外是评估商业价值,也就是移动化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个环节我们总结为企业中哪些人需要移动化。哪些流程需要移动化以及移动化能获得什么样的效果。
第二步,排定业务优先级,需要考虑四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变革的大小,就是这个业务对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是否有颠覆性的。
第二个因素是复杂程度,因为移动化,有可能你要调整组织架构,有可能涉及到开发技术、后台对接问题,最后还有一点是人,为什么说人也是复杂程度上一个关键因素呢?是因为很多企业的员工不一定能接受移动化,不要小看这个原因,有可能就因为这个,你业务上不了,或者你上了也没人用。
第三个因素是成本,成本就是钱嘛,这个不用说了,关乎你的预算。
第四个因素是共性问题。你总是会以共性需求来先做,我们认为当所有员工都需要的时候,那你显然需要考虑把它先做上去,因为它覆盖面积最大。
最后一点是根据上面这些因素,做一个12-18个月的路线图。如果你想快速迭代的话,3个月,6个月就执行了,这个时间周期只是一个建议,同时在做的过程中根据用户不断的反馈做相应的调整。
刚刚说的两步都是基于业务的,就是说你先把这些业务和相关的东西想清楚。第三步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链接业务到技术。要做好移动化的准备有五项评估。
移动化模式,你是选择BYOD?还是COPE?如果你选择BYOD,你就需要考虑个人隐私的问题。
机型情况,你是选择什么样的平台。
应用种类,是B2B、B2C、B2B2C?
应用数量,如果你选择四、五个应用,那你可能要考虑一下选择平台了,为什么?因为平台相对来说能节省你的成本。
安全等级,企业所有信息都需要是安全,都需要是机密的。
第四步是确定移动化开发技术,选择是HTML5、NATIVE Platform,我们不认为哪个方式是最优的,可能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特色确定一个技术路线。来说说三者的差一点,原生应用,性能肯定是最优的,UI是最美观的,开发成本也是最高,另外HTML5本地能力相对少一些,性能也会弱一些。混合应用综合了两点优势,如果你做B2C应用可能需要稍微斟酌一下,因为混合应用确实在性能和美观上不如原生应用,毕竟现在体验为王。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点,企业移动化应用还是以E居多。而Gartner曾预测:到2015年,60%企业将使用混合模式来开发企业应用。不管怎么说,原生应用是用户体验最好的,HTML5是开发成本最低的,混合应用是最具有性价比的。
第四步明确应用分发手段。一类是各类公众应用市场,一类是企业私有应用超市。
第五步是明确个人隐私和安全策略。对于IT部门来讲希望是安全性和可管控的。那对于用户来讲是希望自由的,希望是隐私的。如何平衡好很关键。
为什么选择烽火星空?烽火星空在企业移动化市场做了7年半时间,我们做了4000家企业,也从中提炼了很多经验,目前我们已经有了300万企业用户,有1000多家合作伙伴。我们有两个产品,一个是企业移动应用平台(ExMobi),另外一个是移动管理平台(Mobile ARK)。 这两个产品能够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移动化解决方案。
我的演讲就到这,感谢各位。如果有疑问的,我们可以会下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