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由小康杂志社主办,以“全面小康与县域发展”为主题的2014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做题为“探索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思路和路径”的主旨演讲时强调指出,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现产城互动,打造智慧园区,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
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实现工业化,人均GDP1万美元已无悬念。”李毅中指出,关键是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的化解,需付出艰苦努力。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着近3000个县市,县域经济特征明显,但是如何协调同步发展,李毅中认为要深入研究策划。
全国以城市群为单元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李毅中在演讲中指出,发展区域经济要贯彻主体功能区战略,要落实到差别化发展,要从国情出发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区域和产业层面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区位特征、产业基础、市场状况,选好优势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差别发展、‘错位发展’。”
李毅中同时强调,在政策层面也要适应差别化发展,实施“差别化政策”,例如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土地、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在李毅中看来,进行差别化政策有利于地区发展和全国资源合理配置,应落实到“四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改革之中。
如何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目标,李毅中指出要以打造“智慧园区”为手段,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现产城互动。
纵观我国产业园区的兴起,毫无疑问已经实现了产业集聚,承接了产业转移,乡镇企业升级为地域经济,一些发达地区创造了成功经验。
李毅中总结指出,产业园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三种发展层次:首先是同类产业集聚形成特色专业园区,成为地方“块状经济”;其次是上下游企业组合,延伸完善产业链,成为地方“条状经济”;最后是与科研、院校相结合的科技型产业园区,成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
但是一些工业园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改进。一是数量过多、结构趋同、产能落后、低水平重复问题;二是一些园区还存在浪费土地、污染环境、事故多发、产品质量低下问题;三是一些园区服务配套脱节、易形成“产业孤岛”。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李毅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优化改造、转型升级。在整合产业资源的同时,确定主导产业,扩展优势、淘汰落后、改善服务配套,也可用循环经济理念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如能源梯级利用、工序综合利用、土地集约使用、集中治理污染、优化物流降低成本等。
“园区建设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园区城镇服务功能,吸取以往规划缺失造成环保安全隐患教训。”李毅中建议,同时还要探索改进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防止行政化回归。
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园区”,因为园区完全可以成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