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ICT深度观察报告会暨白皮书发布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发表主题演讲并在会议间隙接受了《人民邮电》报记者专访。他表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加快推进,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我国有269个平台类产品在装备、原材料、电子信息应用方面快速增长。各国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数字经济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鲁春丛指出,未来ICT和实体经济融合有三个方向:一是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大连接构筑新的基础。二是从海量数据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形成新要素。三是从消费升级到生产转型,大融合打造新动能。
把握我国数字经济的时和势
鲁春丛表示,从战略部署来看,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很多省份出台了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落实数字经济战略,很多地方都实施了一号工程,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9%。2018年上半年,数字经济规模为1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8.2%。
从发展态势来看,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今年上半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3.15万亿元,ICT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占GDP的比重为7.5%。
发展态势的另一个方面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数字化的主攻方向。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稳步推进,非常活跃,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去年工业数字化水平是17.2%,从企业来看,企业数字化水平在持续提升,2017年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率超过44%,数字化普及率超过67%。
但鲁春丛坦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还面临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发展不充分。中国目前和世界比较起来,服务业的渗透率是比较高的,工业数字化率比较低,农业数字化率也非常低,这也是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主要方面。
鲁春丛进一步解释说,数字经济在各领域的渗透有个过程,消费在前,生产制造业在后,就是融合的过程比较慢。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2013年第三产业规模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从贡献率来看,2015年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和,2017年底,服务业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8%,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数字化对服务业贡献率的提升,拉大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差距。
发展不充分的另一方面,我国的制造业基本上属于微笑曲线,就是在研发、设计、测试、零部件采购和品牌、金融、分销、服务等前后端的环节价格比较高,但是在核心环节利润率偏低。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利用ICT技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鲁春丛指出,数字经济提出三大变革,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数字化丰富组织生产要素,网络化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智能化提升投入产出的水平。没有数字化这个动力,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都是空中楼阁。
第一,提升产业供给水平,推动质量变革。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产品的装备质量升级和服务质量升级。中国的很多企业在产品质量、装备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都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探索。
第二,提升经济运行水平,推动效率变革。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融通,提高政府治理效率。
第三,推动动力变革,通过融合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拓展出无穷无尽的新空间,并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同时,鲁春丛认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还要聚焦两大方向。一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要推动从投入到产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要完善数字化治理。这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二是加快建设事中事后监管手段,落实国务院“放管服”。从技术手段来看,建起面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共享出行等融合业态的大数据监管平台。
对于2019年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鲁春丛预测,从总量看,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新动能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从结构来看,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部分作用更加凸显。他表示,产业数字化既是数字经济转型的主战场,也是未来急需拓展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