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0月30日电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
日前,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 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中宏网记者:您对五中全会对于当前形势的研判,尤其是近一年来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学习体会?
刘向东:当前我国面临着统筹"两个大局"的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放眼世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处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在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发展的上升周期,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给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和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挑战在于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大国博弈加剧,世界失序风险增加,多极化趋势增强,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带来诸多外部扰动,将会面临更多的新矛盾新挑战,迫切需要增强紧迫性和危机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是前所未有,不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更是引发国际力量的深刻调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在面对国际国内多重挑战的形势下快速地战胜疫情挑战,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国际形势看,这些成就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坚持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彰显了经济发展的韧性,也反映了治理效能提升,更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精神动力。
以双循环新格局新优势创赢未来
中宏网记者:结合您对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体会,您对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根本遵循、指导意见以及怎么干如何解读?
刘向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规划遵循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要理论方针和发展理念,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从发展目标看,主要体现在国富民强和国泰民安两个方面。国富民强意味着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人民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速同步增长,各项保障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意味着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各项重大风险,能有效应对像SARS、新型冠状肺炎等疫情突发公共事件,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大幅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而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一步提升,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当目标清晰后,在分解目标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怎么干的问题。从五中全会释放的信号看,怎么干既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还要结果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国际错综复杂的形势,要抓住的主要矛盾是危与机的认识,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要善于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对当下中国来说,最突出最急迫的事情是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科技创新取得成效的落脚点是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发展实体经济要依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重点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有更大作为,既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也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此获得发展新优势,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