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通过《数字化生存》一书描绘了这一切,但在当时,这被认为是虚幻的想象。“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昨日,在由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武汉智慧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4智慧城市全国行武汉站活动”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将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事实确实如此。目前,仅武汉相关总投资计划就超过817亿元。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还有一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那就是基于数据等资源共享的顶层设计。
首设专项基金
仅武汉就将拉动万亿元产值
“不是比谁的楼建得高,未来的城市一定是比智慧程度有多高。”昨日,在活动现场,武汉智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岭对记者表示,未来5到10年内,每个人都将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
IBM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8年,IBM就率先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这就是大趋势。”
以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社区等13个民生应用为重点,江城市民可享受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智慧化生活。
按照规划,武汉在这一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817亿元,未来,将有望带动11200亿元产值。
目前,相关方面正在筹备首个智慧城市投融资专项基金,一期规模在2.5亿元左右,“除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外,智慧产业链领域企业也将是重点投资”。
数据共享是关键
业内人士期盼“顶层设计”
和每一个新生领域相同,智慧城市也有它的难题。“我认为,关键还是数据。”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直言,由于缺乏制度设计,国内很多地方的数据无法完全共享,“信息孤岛处处有”。“以武汉为例,目前有46个部门数据库,政务专网已打通,下一步,先把26个核心部门的数据打通。”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长清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将部门数据连起来要花费600万元,但是一年可节省2000万元的电费。
早在3年前,武汉就面向全世界征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也是全球首个公开招标进行顶层设计的城市。
不过,武汉已经有所作为。以武汉经开区为例,目前,该区正按照“产城一体”的模式打造国际化试点,在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引进一批智慧产业。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