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智能化生产……一系列工业新名词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熟悉信息经济的概念。“谁抓住了信息经济这个领域,谁就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掌握先机。”记者在与一位经济学家交流时,他坦诚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近日出台的《2014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我市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0.871,比上年提高0.031,在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中从去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在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指数共五类分项指数值都较上年有所上升。
分县区看,长兴县在全省各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分类排序(第二类地区(工业产值500-1000亿元))中排名第9,相比上一年上升6位,吴兴区在全省各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分类排序(第三类地区(工业产值100-500亿元))中排名第6,相比上一年上升4位。
数据虽然枯燥,但数字的背后却预示着湖州信息经济潮正起。
据了解,相比杭州、温州、宁波等信息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我市在很多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全省排名的稳步提升,主要还是我市早打算、早规划、早行动,根据湖州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湖州发展信息经济的详细方案。“去年,我市是全省最早召开信息经济动员大会的,由于信息经济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两极分化十分明显,所以我们的起步速度走在全省前列。”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这项工作,我市先后成立了市信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加强对信息经济工作的指导。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构建多方合作机制,注重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级经信部门、广大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先后与电子信息学会、电子商务协会、湖州师院的多位专家教授联合开展智能制造、机联网、大数据等专题调研,共同引导全市发展信息经济工作的全面开展。
夯实基础
信息产业“茁壮成长”
发展信息经济,产业是基础。围绕这个主题,近年来我市积极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先后实施省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市级扶持软件信息化产业项目,促进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新型显示等核心信息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
走进浙江长城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快速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长城”的产品科技含量高,目前订单情况良好。据了解,去年长城电工、洪波电缆等企业被列入2014年省电子信息制造业30强。而美晶科技的光伏电池组件旁路保护芯片及模块的产业化等29个项目也被列入2014年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计划。“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的崛起,将为我市发展信息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一大批信息产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也为我市信息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位于德清的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内,目前已有46家企业签约入园,园区建设初见形象,产业集聚初见成效,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规模的地理信息产业园。而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航国际”合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园项目,吴兴区和“中国电子”合作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德清县和“国网通用航空”合作的滑动中心基地项目等顺利签约。
狠抓重点
“两化”融合频出亮点
作为发展信息经济的重点工作,‘两化’融合能否显出成效将直接影响我市信息经济的发展。
翻开《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三大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这份未来三年我市发展“两化”融合的路线图详细地指明了全局发展的概况。“从区域、行业、企业三大层次,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营销三大环节,可以说这份《通知》解答了湖州该怎么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此为契机,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百家示范试点企业,百个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高端数字化设计、产品信息化提升、生产自动控制、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应用、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推进“两化”融合。
据悉,去年,我市新增了60家市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企业,并组织实施了60个市级“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市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企业180家、重点项目达到173个,美欣达集团等4家企业列入工信部首批502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此外,我市还以县区为单位,积极开展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县区创建。目前长兴县已列入省首批10家“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域;德清县已列入省首批5家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域;吴兴区已列入省首批8家“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试点区域。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