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明确提出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苗圩解读: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在京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
苗圩表示,我们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二者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进行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
苗圩具体解释说,德国工业4.0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而在不同方面,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具有各自特点。
苗圩表示,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汽车、机械、医药化工、电机和电气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而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德国现在基本上实现了3.0,现在正在从3.0向4.0发展,也就是生产的自动化向网络信息化这方面去迈进。而中国,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有的企业还要补2.0到3.0这一课,即从电气化到自动化这一课”,苗圩说。
此外,德国工业4.0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中国制造2025不是专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规划,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
苗圩近日撰文表示,面向未来,要看到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双方之间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罗文:实施制造强国建设十分紧迫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院长 罗文
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我国适应新一轮全球产业深刻变革的紧迫需要。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吸取了过去过度重视虚拟经济、忽视实体经济发展的教训。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正在实施德国工业4.0,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计划,英国出台了英国制造205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院长罗文指出,这反映出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都在把注重将制造业的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且把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新的情况新的动向就告诉我们,我们制定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实施我们的制造强国建设,显得十分紧迫。
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现在的中高速增长,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现在的创新驱动,在这些新的常态,也给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罗文表示,制造业是社会上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比重大概在70%左右,因此制造业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制造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主要的领域,重点的领域,所以我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就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通过这些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制定中国制造2025,加快我们制造强国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