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交易不活跃,以及9月以来债券价格大幅波动,导致交易所市场债券收盘价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不少基金公司纷纷出手调整估值。由于没有债券估值调整的统一标准,市场上出现了标准不一的调整方式。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为更好研究出交易所债券估值机制,上周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及托管银行以问卷方式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目前基金行业对交易所不活跃债券估值的情况及看法。
按照通知要求,今日基金公司以及托管行的意见将反馈完毕。知情人士透露,将有多次讨论与论证,之后,债券基金估值调整或迎来统一标准。
监管层摸底债基估值调整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这份针对基金公司以及托管行的问卷,内容包括基金持有交易所债券情况、交易所债券发生估值调整的频率及调整方法、对交易所债券成交活跃程度和价格波动幅度的看法等问题。
监管层对今年9月30日之前债券型和混合型两大类基金投资交易所债券(不含可转债,下同)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内容包括持有单市场债券占债券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持有同时在交易所市场及银行间市场交易的跨市场债券比例以及单只基金持有债券占基金资产净值最高和最低比例情况。
不仅如此,各家公司从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发布债券估值方法调整公告的频率和方法,也是调查所关注的问题。
对交易所债券实施的估值监控是本次调查最关注的话题,调查内容包含:今年以来交易所债券成交活跃度;收盘价格波动幅度及合理性;每日基金估值中,交易所债券完全按最近交易日收盘价作为估值依据的操作方式合理性;是否已在每日估值程序中增加对交易所债券收盘价合理性跟踪评价的监控环节;是否同时监控基金发生较大申购或赎回情况;交易日收盘价合理性或基金交易出现异常时采取的措施;每日监控程序及跟进措施,对基金估值业务流程的影响如何等七大问题。
第三方估值或成未来趋势
今年9月以来,债券基金的估值调整问题集中爆发。天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共出现了195次债券基金估值调整公告(ABC分开计算),各家基金公司采取的估值调整方式也各不相同。
沪上一债券基金经理认为,虽然各家公司估值调整方式不同,但总结起来无非四种:一是按照前一天收盘价估值;二是借用第三方机构估值;三是剔除异常交易后的价格予以估值;四是按银行间市场同类产品收益率曲线确定公允价格。
一位债券基金负责人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基金公司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债券的公允价值,只不过每家公司对债券的合理价值认定并不相同。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最优方式,如果非要选择,可能大家更愿意按照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做法――参照第三方估值。
正因为如此,此次调查问卷中监管部门也对第三方估值征求基金公司以及银行的意见。业内人士认为,从大趋势来看,第三方估值也许会成为未来债券估值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ZW)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