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调研和撰写的2013年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于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发布。
2013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报告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全国31个省份6500多家企业数据,依据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61.95,增长2.88。其中,2012年基础环境指数为64.87,增长6.51;2012年工业应用指数为57.34,增长1.21;2012年应用效益指数为68.27,增长2.62。
报告表明,2012年我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2012年全国及各省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012年,我国两化融合指数比2011年增加了2.88点,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6.34点。2012年的增长幅度比2011年有所降低,这是因为2012年数据采集的样本量由2011年的2300多家扩大到2013年的6500多家,扩大的样本大多为中小企业,其两化融合水平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比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增幅。由于同样原因,在本报告中的某些具体指标中,甚至出现了2012年指数值下降的现象。这是样本量扩大造成的数值降低,并非实际发展水平的降低。
二是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升的政策驱动因素比较明显。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和应用效益三类指标中,增加量较多的为基础环境指数,基础环境指数增加了6.51。这是因为2012年工信部实施了宽带提速计划,各级政府加大宽带建设投入,使我国固定宽带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均有所提高。2011-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两化融合深度行”、两化融合成果展、以两化融合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工作,许多省份也出台了相应的两化融合促进政策,一些省份还设立了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这些政策对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两化深度融合起到了显著作用。即使在工业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和资金紧张的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应用仍然以较快速度普及,应用效益也有所体现。
三是东中西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平衡。东中西部各类指标呈现“东高西低”现象。发展指标方面,东中西部的平均指数分别是73.52、62.08和51.25;基础环境方面,东中西部的平均指数分别是76.16、63.38和55.50;工业应用方面,中西部的平均指数分别是62.76、62.49和62.76;应用效益方面,中西部的平均指数分别是92.42、59.96、51.66。
从各省数据看,2012年各省两化融合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江西、河北、浙江、广西、广东指数增长最快,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省份还有北京、四川、湖南、上海、西藏、江苏、山西、贵州、辽宁、新疆。在基础环境方面,重庆、山西、四川、广东、河北增长最快。在工业应用方面,江西、河北、浙江、广西、西藏增长最快。在应用效益方面,四川、广西、上海、浙江、河南增长最快。在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方面,江西、河北、浙江、广西、广东增长最快。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