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还是政府在向企业灌输智慧旅游理念,因为要做智慧景区投入资金,很多企业在投入问题上很是犹豫。现在正好反过来,是企业在追着配合政府做信息化。
桂林的智慧旅游,或许在时间轴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早在2011年,桂林就已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利用这一契机,桂林加强了对全市信息化组织管理,对桂林市的信息化工作做了规范和整理,此项举措,为桂林市智慧城市建设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和资金基础。
2012年,桂林首次提出了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概念,其中包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媒体、旅游软件服务等5个方向。一些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围绕智慧城市进行了一些转型升级。按照桂林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规模,预计到2017年,全市围绕旅游信息化产业的产值以及营业收入将达到300亿元以上。通过信息消费试点继续推动宽带桂林,桂林旅游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与公共信息服务等建设,2015年桂林市消费信息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目前来自电商的预订已经达到了桂林酒店预订的30%以上,甚至有些酒店预订在旺季全部来自网络。桂林阳朔县所有的客栈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及电商,所有的预订都来自网络。
作为一个旅游大市,桂林的智慧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开始,就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科院及国家标准委智慧城市标准化小组共同探讨怎么建立桂林市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到目前为止,桂林已经发布了桂林市信息化标准体系第一卷,正在准备研究桂林市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并制定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标准。
三年多的时间里,桂林的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停住脚步:陆陆续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桂林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桂林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桂林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桂林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桂林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桂林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旅游电子商务四大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引领我国入境电子旅游的发展,其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已位居全国第三位,入境旅游电子商务的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位居全国第一。2013年桂林国旅入境游电子商务平台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示范应用称号。
桂林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推进自助导游目前全市重要的景区已经实现了监控,这在全国应该说是走在前面的。旅游预警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游客提供及时、贴身的导游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旅游环境。
积极推进智慧旅游政务建设,开发完成桂林旅游政务服务系统,桂林旅游局和桂林旅游系统使用的超级办公室,搭建并逐步完善市、各旅游企业一体化的旅游信息化报送机制和交互机制。在以智慧旅游为特色前提下,桂林还开展一些其他的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等,陆续实施环境监测源数据管理与应用示范项目、旅游预警系统、城市绿色照明地理信息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平台及示范应用,这些获得科技部扶持,并建设了12345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准备实施桂林综合旅游数据中心的建设。
花钱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桂林也考虑利用智慧城市发展产业,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利用产业和应用相互之间互动,大力发展两个方向,一是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二是以旅游消费为特色的信息消费产业。
旅游产业的涉及面很广,“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旅游要素几乎覆盖了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智慧旅游需要制定一个标准,什么叫智慧旅游?旅游资源如何共享?目前桂林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两个瓶颈:标准和数据。现在很多数据实际上都分散于各个行业、各个部门,桂林市首先需要考虑到顶层设计和数据共享。
在旅游旺季来临后,桂林这种旅游城市往往会出现景区爆满的现象。当前有多少游客进入了景区,大概什么时间离开景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监测及分析做出数据。桂林所有A级景区都装有与公安系统共享的监控摄像头,可以监测景区的游客承载量并在旅游旺季及时作出预警。
但是游客在旅游旺季到达桂林后,哪些酒店会有空房?目前价位如何?如果是自驾游,车停在哪里?这些都需要综合的数据支撑,必须收集各处数据综合起来后向社会发布。但是这些数据如何获得?
例如桂林的酒店有游客数据,但仅有公安局可以获取,且获取的仅是住客信息。公安系统可以知道哪些人住在酒店,但是不知道这些人会住多长时间。酒店会向社会公开的信息数据只是剩余房间、房型及价格。解决综合性的数据问题,从技术角度没有问题,但涉及各方的利益及标准后如何解决,目前的桂林还在探索。
桂林目前已经建成了全市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全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系统,桂林准备把全市建成100平方公里1:500数字地图共享,通过共享、共建,降低各个单位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前为打通数据关隘后的全市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