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本年度最后一次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之父”张小龙通过视频首次详细阐释了他的微信公众平台理念,下面笔者就详细解读一下张小龙提出的八大观点。
第一: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解读:用平台吸引用户,用内容留住用户
公众平台的诞生,很大一部分是博客的衰退,让一群“无根”的自媒体人无枝可栖。如果说新浪博客成就了一批意见领袖,那么微信公众平台成就的更多的是草根的自明星。微信公众平台使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到来。
光有平台和用户也不行,关键是要源源不断地创造内容。为了保护内容生产者和用户的利益,微信公众平台出台了各种措施,发现侵权举报、禁止诱导、恶意营销等,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得以流传。
点评:注重原创的公众账号和自媒体将会在微信上铸建自己的平台。
第二点: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解读:让人与商业得以直接交易
对于传统商家来说,地理位置永远是一个痛点。很多商家借助自己店铺的地理优势,使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沉浸下去了,微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线上线下得以贯通。为社会上各种“手艺人”提供了更多平等的机会。既节省了店铺成本又提高了交易效益。
点评:LBS+O2O可能是微信未来商业化发展的重大趋势
第三点:消除中介
解读:微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介化
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所有的商业交易可能都依赖于非常多中间的环节,造成了消费者和商家不能直接交流,一部分中介凭借这种信息不对称肆意抬高商品价格。利用微信消费者可以直接和商家对话,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中介化。
点评:微商代理将会慢慢走向末路
第四点:去中心化
解读:用去中心化的思维抗衡淘宝
淘宝的中心化遭到成千上万的卖家唾骂,但又无可奈何。微信的到来,似乎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虽然一方面微信占据了移动社交的最大入口,但是这四年来微信所有的开发都是基于去中心化来做的,不管是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的开放还是微信小店,京东微店的上线,微信不会提供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来给所有的公众平台方、第三方。因为一旦做成了中心化的流量入口,必然就会产生激烈的竞争和一些不透明的规则。
一直以来微信都秉持“开放共建”的姿态拥抱第三方,拥抱个人开发者,鼓励第三方去中心化地组织自己的客户,鼓励所有的商家或者第三方的服务商能够通过公众平台,自身的去组织各种资源。
点评:微盟、口袋通等第三方将成为微信生态中最重要的一环,会迎来大发展
第五点,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
解读:微信不是万能的,只有协同才有未来
张小龙把微信比作一座森林,希望整个森林去培育它的环境,让所有的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微信不会什么都去做。从微信成长到现在我们认为的鸡肋如:微信电话本、微信小视频、微信搜歌……在微信本身看来,它只是在完善这个生态。
不管外界怎么解读微信小店、京东购物的不作为,但是微信做的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生态。
点评:提供流量?不要yy了,微信不会拔苗助长,只会专注于生态建设
第六点,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解读:微信是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
张小龙并不希望将微信做成一个规则100%很确定的系统,他更希望的是第三方跟微信一起来共同建造一个系统,一个更加能够获得动态稳定的系统。这个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其中的规则也是千变万化的。
点评:微信规则随时可能变动,不管怎样只有协同才有未来
第七点,关于社交流量
解读:场景时代,流量不再是唯一
如果再用流量的思维去做产品的话,无非是把pc端的东西在移动端复制一遍。虽然流量很重要,但是在微信上,移动化、碎片化的场景更重要。张小龙很清楚这一点,在微信上如果还抓着流量不放的话,那么这个封闭的帝国迟早有一天会走向对外开放。到时候微信真的就是一发而不可收了。只有在封闭的空间里不断去做连接去做新的事物,微信才会变得更强大。
点评:移动和互联网时代,场景有时候比流量还重要
第八点,用户价值第一是前提
解读:一切不以用户价值为前提的产品都是零
不能说微信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但至少可以说微信满足了80%的人的需求。不管是在功能上的改进还是商业上的变革,每走一步微信都会小心翼翼,都会兼顾用户的感受。不管是显示阅读数、点赞还是对朋友圈微商的管制。微信首先考虑的都是对用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点评:用户第一,微信20%的人创造了80%的人的需求,微信的未来同样如此
不管你同不同意,今天微信确切地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它连接了可以连接的一切。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商业,人与设备之间自由、无碍的连接,创造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新生态、新部落。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