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ICT 技术依然保持了活跃发展、持续创新的良好势头。无论是网络层面的5G 、SDN、小基站、VoLTE ,还是终端层面的可穿戴技术、手机芯片技术,以及应用层面的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给业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网络信息安全无论从技术还是产业、管控角度,都受到了国内空前的重视。这些都充分表明,技术仍然是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在精彩纷呈的热点技术当中,编辑部集思广益,梳理归纳出2014年度10大技术热点,并作出了简短点评,供业界读者参考。
SDN:消灭封闭的“烟囱群”
一直以来,电信级的高性能被当做电信行业最大的特点和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运营商在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网络更新换代的同时,却没能获得与投入相匹配的合理收入,全世界的运营商都在寻找改变“增量不增收”现状的灵丹妙药。SDN的出现为运营商们带来了曙光,正如SDN产业联盟理事长韦乐平今年早些时候所说——SDN的规模商用是目前唯一看得见的能够破解电信运营商“增量不增收”难题的一个方向。
电信行业的网络设计理念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难以支撑电信行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网络复杂而刚性,网元仍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封闭架构,新业务新功能的提供需要开发新协议和新设备,造成设备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形成大批“烟囱群”,资源不能共享、业务难以融合,无法适应业务应用及使用模式的快速变化。
SDN的规模商用将解决以上问题,将消除那些封闭的“烟囱群”,有效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简化网络,使网络更灵活、更开放。目前各大运营商和厂商都在积极进行SDN技术的研究和测试,明年很有可能成为SDN的商用元年。
云计算:ICT产业发展的“新常态”
12月17日,IBM和甲骨文两大IT巨头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云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前者将在多国新增12处数据中心,后者则在财报中宣布,云服务增长强劲推动营收表现超预期。云计算的市场潜力巨大,现阶段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并未进入产业的成熟期。
现在,云服务已经成为ICT“新常态”的一部分。云计算应用的市场之所以增速迅猛,主要得益于其拥有较强的伸缩性、复杂性和更快的速度。云计算可以让普通企业获得远超以往的伸缩性,以便让企业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复杂的服务。另外,移动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在这一领域需求的提升,也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云计算服务需求的增长。另外,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新兴概念和产品,将会使云计算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过去一年中,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取得新进展。从我国云计算的发展来看,公共云服务市场仍处于低总量、高增长的初级阶段,云主机、云存储等资源租用服务仍是当前的主要应用形式。
大数据:“数字富矿”露出一角
2014年中,大数据在全球掀起了ICT产业变革的新一轮浪潮。人类需要重新认识数据。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的数据,意味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未来数据的增长速度并不会放缓,而仍将会继续挑战人们的认知和想象。根据最新的统计,目前,全球约有一半运营商正在实施大数据业务。未来,由流量经营进入大数据运营已成为大势所趋。
电信运营商拥有多年的数据积累,来自于涉及移动语音、固定电话、固网接入和无线上网等所有业务,涉及公众客户、政企客户和家庭客户,同时也会收集到实体渠道、电子渠道、直销渠道等所有类型渠道的接触信息。整体来看,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仍处在探索阶段。根据预测,中国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长水平高于大数据整体市场增速,到2015年,电信业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5.3亿元。除此之外,ICT产业需要以更新的视野来看待大数据,需要有更务实的方法来解决传统经济在操作层面上的升级转型,将大数据技术渗透至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去。
小基站:大有前途的“青年军”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4G已在全球呈普及之势。然而与2G和3G时代不同,4G从以“功率覆盖”逐渐转化为“容量覆盖”的建网模式,这意味着,运营商不仅要关注4G网络覆盖的广度,还要关注覆盖的厚度。
分散的热点容量接入、室内场景接入、特殊区域(如学校等)的大容量和低成本接入、成熟覆盖但部署新网络困难的区域接入、特定领域(如轨道交通、大型场馆等)的多运营商接入等成为4G网络覆盖的主要场景。在传统的建网模式下,当信噪比提高到一定指标后,网络的容量就无法继续提升了。显然,传统的宏基站已经难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Small Cell(小基站)成为4G网络能否成功商用的关键。
Small Cell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成本低、部署简单等优点,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与宏基站配合帮助运营商为用户更好地提供无缝的宽带体验。然而,Small Cell在覆盖效果的均匀程度上与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相比还存在不足。另外因为目前Small Cell并没有大规模商用,因此现阶段在网络建设成本上也高于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Small Cell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过还需要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帮助这支“青年军”加快成长。
5G:标准化研究进展迅速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似乎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在2014年全球4G火热商用的大背景下,5G的概念也被放到聚光灯下。
5G,通俗讲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但与4G、3G、2G不同的是,5G并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对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WiFi)的技术演进,以及一些新增的补充性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解决方案的总称。
目前4G/LTE的峰值传输速率达到每秒100M,而5G的峰值速率将达到每秒10G。打个比方来讲,用LTE网络下载一部电影可能会用1分钟,而用5G下载一部高画质(HD)电影只需1秒钟,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从专业角度讲,除了要满足超高速的传输需求外,5G还需满足超大带宽、超高容量、超密站点、超可靠性、随时随地可接入性等要求。因此,通信界普遍认为,5G是一个广带化、泛在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节能的网络。
加快5G研发,有利于中国在未来数据浪潮的竞争中立于潮头,占据领先优势。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在2013年牵头成立了MG2020推进组,正式启动我国5G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国内一些企业也已积极开展5G的研发。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在2G跟随、3G突破、TD—LTE(国产4G)引领发展之后,将迎来5G研发赶超的大好机会。
VoLTE:机遇挑战并存
12月19日,在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一批支持VoLTE的手机正式亮相,VoLTE作为中国移动融合通信RCS当中新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次引发业界瞩目。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全球有11家运营商提供VoLTE商用业务,71个运营商正在部署或计划商用VoLTE。预计到2014年年底,全球将新增30个VoLTE商用网络,VoLTE的商用用户数将从2013年的1200万增至5100万。
两个月前,中国移动4G用户已经突破5000万,预计全年或将突破7000万。就未来而言,站在如此高的起点上,无论是对于中国移动还是产业链其他合作伙伴都意味着它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4G极速网络,如何为越来越多的4G客户带来更加完美的话音、数据体验,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移动VoLTE良好的表现。
智能可穿戴技术:改变人类未来
可穿戴技术,主要探索和创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进用户衣服或配件的设备的科学技术。自2012年谷歌发布Google Glass后,各国相继推出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服饰等可穿戴设备,抢占可穿戴技术市场。可穿戴技术正在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将可穿戴技术列为十项影响人类未来的前沿技术之一。
预计2014年全球市场穿戴式设备出货将达到1920万套,2018年可以达到11190万套,全球穿戴式产品应用市场成长近5倍,尤其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新颖穿戴配件。
在年初的CES消费电子展、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可穿戴设备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种多样的可穿戴设备出现,包括智能腕带、智能手表、智能手套、智能眼镜和智能头盔等。
目前,可穿戴技术大多应用在生命、健康领域。如果可穿戴技术能和云计算、物联网融合,市场潜力将会非常巨大。同时,可穿戴设备需要向极低功耗、小型化、可交互、低成本方向发展。
健康与医疗领域是可穿戴设备优先发展的方向。未来10年,可穿戴设备将会逐渐普及,到时候会涌现出大量的健康类设备。可穿戴设备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将互动发展,可穿戴设备的主线产品也许是由云端大数据引出的软件与服务。此外,可穿戴式设备可能会取代智能手机,成为移动支付的未来。
网络信息安全:直面复杂形势
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统筹协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由此,我国开始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并加快信息安全产品国产化的步伐。
网络信息安全从根本来看还是要依赖产业的安全。在过去一年中,有关重要ICT设备国产化的讨论一直在持续。2014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工作,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境内外网络攻击活动日趋频繁,网络攻击的手法更加复杂隐蔽,新技术新业务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我国应以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增强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建设网络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智慧城市:电信业争当主力军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通信行业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今年以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 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信息通信设备厂商充分发挥所属技术领域的优势,将无线和有线充分进行融合,实现网络最优化配置,加速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 亿元。
手机芯片:中国厂商艰难中突围
芯片是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发起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国外企业在芯片技术上的研究远早于中国,在这些领域上形成了坚实的壁垒。2014年中,伴随着4G的发展,中国手机芯片企业在残酷的竞争压力下不断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以海思、中兴微电子、展讯等为代表的一批TD-LTE终端芯片企业紧跟LTE和智能终端发展的大潮,让多年积累的TDD终端技术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例如,海思在TD-LTE商用之前,就已经开发出完整的多模套片解决方案。4G牌照发放后,新产品不断推出,特别是今年年中发布的8核5模产品,在全球率先实现LTE Cat6手机商用,其性能、工艺、功耗、通信能力等各方面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中兴开发的基于28nm工艺的4模18频4G商用芯片已经批量上市,支持LTE的5模芯片和LTE-A的芯片也将在年底推出。应该说,随着TD-LTE技术的成熟和商用推广,我国芯片企业掌握了TD-LTE终端芯片关键技术和核心设计方法,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化进度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LTE终端芯片的研发成功,对于提升我国芯片企业在4G时代的技术和市场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