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回归制造业获政策支持。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紧扣《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要,决定为支持制造业强国建设打造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产品体系,创新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为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制多层次融资渠道。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意见》出台再次吹响了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振兴打造制造强国的集结号。
我国打造制造业金融支持体系
五部门发布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银行机构的差异化优势,形成金融服务协同效应。通过设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东北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付立春表示,《意见》直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制,相信未来相对较大的金融机构会针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实行更加专业化、一体化和综合化的服务。
《意见》强调,要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推动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允许金融机构与放贷对象实施投贷联动,即一期信贷到期后转为金融机构在放贷企业的股权,续放二期贷款,促进企业融资结构合理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除了传统的信贷支持,《意见》明确,整合、动员多种金融资源,支持制造业发展。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项目。鼓励保险公司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等多种保险业务,提供多方面的风险保障。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较为分散,而《意见》系统性地、集中地对金融如何支持制造业作出了指引。
制造业技术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
目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成为主旋律。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促进制造业升级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出台后,地方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地方版细则。目前已有超过30个城市向各级工信主管单位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申请,另有多地正在组织编写“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对制造业来说,各地正在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以智能手机为例,著名市场调研公司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以4.67亿台出货量继续领跑全球,但手机芯片与操作系统仍严重依赖国外厂商。要弥补创新短板,既要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继续加大创新资源投入。
实际上,近年来,围绕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我国金融业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如从去年起,全国5个省区、10家银行进行了投贷联动试点,把股权投资和银行贷款融资相联动,实现对企业的全周期创新创业支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适当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启动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和技改工程。但从整体来看,金融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的中长期支持仍然不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卡住了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的脖子,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服务制造业防控风险是关键
用好和创新金融工具,支持工业增效升级,是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目前,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模式、金融创新能力上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征不相适应。金融机构亟待创新服务,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不过金融机构在择优助强的同时,也要有效防控风险。业内人士表示,投贷联动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隔离与防控风险,是推进投贷联动的关键点。江苏省银监局副局长丁灿提醒,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去产能”“去杠杆”中存在的金融风险隐患,必须加以严控防范,通过打包转让、证券化等市场化处置、破产重组、化解担保圈链等多种方法化解不良信贷资产。
对此,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也表示,在不断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同时,要确保金融机构的创新风险可控,监管层要对所有金融活动过程当中的风险及时识别、及时判断、及时评估、及时控制和有效防范。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需要更加先进、有效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方式、金融模型以及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相信,在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下,同时兼顾风险平衡问题,金融服务制造业将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指日可待。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