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中国消费者协会于今年8月至10月开展了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工作。11月28日,中消协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10类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其中91款App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移动互联网和各类手机应用背后的使用权限与隐私问题也逐渐引起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此番测评报告的发布,进一步坐实了人们对于App过度采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猜测和担忧。其实,对于收集用户信息,法律已有规定。《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由此可见,一些手机App运营商不经用户同意过度收集隐私信息自用或与他人共享,不仅是商业不诚信等道德范畴的事情,已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经营者维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手段缺乏,才导致App越界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几乎成为业内“常态”,使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存在极大隐患。网络隐私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那么,该如何防范隐私泄露呢?
首先,作为消费者,要提高隐私权限的安全认知意识,有意识地避免下载可疑App以及不要随意连接免费WiFi等;对待不同的App,最好设置不同的密码;防止来路不明的App对用户隐私信息造成侵害,尽量从正规渠道下载App安装使用。其次,针对一些过度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手机App,监管部门应严肃处理,可以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下架、整顿等措施,有效遏制手机App频繁“踩过界”。作为手机App经营者,必须要考虑收集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收集信息与实现某种功能之间要具有必要性,除此之外的信息收集就有越界嫌疑。此外,经营者收集信息的程序也要正当。通过App收集个人信息必须要明确告诉消费者,说明App收集信息的目的、用途、方式、范围等,还要公开其使用规则,并以醒目的方式进行提醒。只有监管部门对网络安全问题重视起来,互联网行业加强自律,消费者提高对隐私安全的意识和使用技能,对越界获取隐私说“不”,才能推动整个网络隐私环境向健康方向发展。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