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8时许,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正式开启,6名来自不同行业的省人大代表先后就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百城建设提质、新型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讲实事、话真情、述心声。
紧盯前沿科技 造福百姓民生
——访省人大代表贾小波
“科技攻关,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既为企业开拓了规模化的市场,同时也为社会、特别是为百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我们感到很欣慰。”省人大代表、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贾小波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主要应用有定位、授时和短报文发送,其中授时应用精不精准,直接影响很多系统的可用性。”贾小波介绍, “我们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应用进行了长期攻关,研发了5纳秒的北斗卫星高精度授时产品。以前,我国的通信基站和变电站都是依靠美国的GPS 进行时间同步。现在,我们的产品已在国内10万多个变电站、1000万个通信基站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下一步,我们将为中国的5G提供北斗高精度的授时服务。”
前沿科技不仅是国之重器,也能造福百姓民生。贾小波说:“2016年,我们将北斗定位服务和物联网实现了有机结合,在电动车、汽车、摩托车、物流等行业的北斗应用终端。最近,郑州市正在给老百姓的电动车上牌照,牌照使用的就是我们的定位终端,这个终端将为老百姓的电动车防丢防盗乃至防火提供有效服务。目前,我们已在河南、福建、山东、广东开展了电动车北斗定位服务。”“同时,我们把北斗定位服务沿着‘一带一路’开展了推广,正在为泰国2000万辆摩托车管理进行服务。”
贾小波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使命感,应该勇挑重担,在科技创新中勇于追求卓越,在科技创新中敢于引领世界潮流。
实施“百城提质” 提升城市品位
——访省人大代表李宗喜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是一招多效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省人大代表、周口市川汇区委书记李宗喜作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亲历者、参与者,感触很深。
李宗喜拿出了两张照片,展示了一条废弃铁路的变化。“过去,这条废弃铁路周边垃圾遍地、荒草遍地、违章建筑遍地。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过程中,我们把这条废弃铁路改造成了铁路主题公园,开通了免费乘坐的观光小火车,开园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边群众休闲健身有了去处,小孩争着坐小火车,中老年人到铁路文创中心感受铁路记忆、周口情怀。” 通过对比,这一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以显现。
李宗喜介绍,周口类似的城市双修工程还有好几个,比如5000亩的森林公园、1200亩的沙河湾湿地公园、2000亩植物园等,通过生态修复,使城市变润了、变美了。“周口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多,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就是还民生帐的过程,也是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的过程。”
“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我们实施了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一年征迁1000多万平方米。由于政策对路、群众认可,没有出现不和谐因素。7万套安置房建设顺利,明年的现在征迁群众就可以乔迁新居。”李宗喜说,“我们去年实施了103个、总投资13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五城联创’,使城市变得更加丰满了、洋气了,老百姓更加高兴了,客商对周口也更加有信心了。”
李宗喜说:“我们坚信,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深入实施,我们周口一定会在中原更加出彩的进程中大放异彩!”
加大科研投入 实现创新发展
——访省人大代表樊崇
“金冠电气是中国输配电领域避雷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家乘坐的复兴号、和谐号高铁上的动车机车顶避雷器就是我们公司的产品。”省人大代表、南阳金冠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崇骄傲地说,“在国家电网所有变电站中,平均每100个变电站就有22个使用了我们制造的避雷器。”
“取得今天的成绩,和我们企业一直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我们只做高端产品,只做人无我有的高附加值产品,金冠的理念是只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创新发展,瞄准市场上最难啃的骨头,瞄准世界最牛的竞争对手,就能够打造我们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樊崇说,“特高压避雷器是这个领域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以前,日本企业一直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2005年以来,我们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精力,投入了超过7500万元进行产品研发,投资4500万元建造生产基地。到今天为止,特高压避雷器产品,包括我们金冠电气在内,全世界只有四家公司能够生产,我们的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日本企业。”
樊崇说:“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再次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念和信心。现在,社会环境和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中央、省里和南阳市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越来越多,新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坚信,只要企业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加大科研投入,就一定能够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越来越稳健,越来越从容。”
加大科技创新 助力绿色发展
——访省人大代表闫银凤
“我们集团是专业从事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从2009年开始在新材料的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资金。”省人大代表、河南银金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银凤说。近年来,银金达始终紧跟国家政策、响应产业发展导向,积极组织专家团队,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研发,攻克了一批制约国产新型包装材料发展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我国PETG产业从原料到制膜再到印刷产业链的“零”突破,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之一。
闫银凤介绍,她们公司还获批了省级创新中心培育单位,这是集合科研人员客户上下游企业共同建设的实体性科研机构,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努力争取用三年时间向国家级创新中心迈进,为实现由河南制造到河南创造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行。”闫银凤认为,一个产品从无到有、从研发成功填补空白,到制定行业标准,到市场化推广,再到产业化,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我又有深深的危机感。”闫银凤说,纵观全球发展的趋势,一个好的构想如果不尽快实施,可能三个月过去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所以必须常怀感恩之心,只争朝夕,即做好当下,又谋虑未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不是几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企业的事,需要我们河南所有人民有共同高度的认识,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我们的美丽河南就一定能实现。”
搭上技术快车 加速农村变美
——访省人大代表郑海鸥
“感谢大家对青年返乡创业的关注和支持。”省人大代表、方城县博望镇黄金梨种植大户郑海鸥说,在回乡创业之前,她曾经在国外工作4年,担任过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翻译。“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在北非,在当地买一个梨子要30多块钱,关键问题是梨子还不好吃,那时我在想我们家乡的梨子那么好吃为什么就不能卖出高价格,为什么不能走出国门?”
2014年回到老家以后,郑海鸥从品质入手,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了黄金梨品牌。同时,通过产业带动帮助乡亲脱贫致富。“黄金梨产业成为我们当地脱贫致富的金疙瘩,我们全镇现在种植黄金梨面积达到了3万多亩,吸纳了100多户贫困户到果园工厂就近务农,每人仅此一项一年可获得1万多块钱的收入。但我觉着还不够,我们办起了梨膏加工厂,一瓶秋玉梨膏可以卖到60多元,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延长了产业链,这样一来,可以让更多的乡亲们参与,让种梨子的老百姓对种梨子越来越有信心。”郑海鸥自豪地说。
农产品销售也可以搭上互联网技术的快车。回到农村创业的这几年中,郑海鸥发现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淘宝直播,甚至是抖音,把农产品的销售更加直观和时尚起来,“我真的没想到,传统的农产品和现在时髦的传播方式结合起来可以产生这么大的价值。并且身边有很多的年轻人转变了观念回到了家乡,开始尝试把一些卖不上价的农产品推成网红产品。”郑海鸥觉得,新农村为年轻一代农民提供了广阔天地,新农村需要火热干劲的新型农民,年轻人只要把这种新思路新方法带到农村去,农产品会卖得更好,农民就一定能够富起来,农业才能强起来,农村才能变得美起来。
培育乡风文明 支撑乡村振兴
——访省人大代表董倩
“轵城已有2600年的历史,四度为国,名人众多,《史记》中的侠客聂政就是轵城人。轵城自古就有孝善、守信、重义的乡风民风。”省人大代表、济源市轵城镇党委书记董倩说,这种历史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找到了切入点。
“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我们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董倩举例说到,这个季度,她们镇卫素梅家五美庭院四颗星,十星级文明户八颗星,可上个季度她家的星星没有邻居多,她立刻对厨房、卫生间进行了彻底改造,这个季度增加了不少星星。“我们采用星级动态管理,通过这种机制,激发每个人的内在动力,在全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董倩介绍,除了五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她们还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孝善家庭评选活动,积聚正能量、引领新风尚,为乡村振兴奠定道德支撑。
董倩再次举例,她们镇柏林村轮椅上红薯育苗人李小稳被多家媒体称为“轮椅上的红薯育苗人”。她患类风湿20多年,只能坐轮椅,但身残志坚、心怀梦想,在政府的帮助下,经过多次试验培育出的红薯苗品种产量高、味道好,深受市场欢迎,现在她的育苗基地年收入30多万元,还带动周边50多户村民致富,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
董倩认为:“我们说家风,关起门是自己的家务,打开门就是社会。乡风文明也是生产力。提升了乡风文明,也就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问题,也就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