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基建成为一大热词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新基建被纳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就新基建如何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谈到新基建时表示,在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是延续人们在特殊时期培养起来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提升相关政策保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同时,各地公布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基建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与支持,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新基建在丰富人们生活、促进在线经济以及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上都意义重大,特别是将为中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数字动力。
其实,早在全国两会前,各地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基建。目前,各地对新基建都有怎样的安排与部署?新基建又将如何因地制宜纵深发展?本期聚焦新基建在各地的发展动态与政策。
北京
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市将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规划布局,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投资效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磊在发布会上透露,北京将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作用,从基础网络设施、数据基础设施、智慧应用设施、网安新创设施、新型能源交通设施、智慧城市六大领域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产品应用推广力度,开发更多应用场景;结合疫情带来的需求变化及消费习惯变化,大力发展在线经济等关联业务。
此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印发《北京市5G及未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年-2035年)》,从规划管控和实施保障两方面,设计实施路径,重点解决5G基站建设难题。据介绍,《规划》分总则、规划目标及原则、北京市5G基础设施总体规划、重点区域基站布局规划、近期建设方案和规划实施保障六部分,坚持“近期为主,展望未来”的原则,规划了由通信局房、管道和移动通信基站组成的5G基础设施体系,明确了基站规划设置标准、基站选址与建设原则,细化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基站布局规划,提出了近期建设方案。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北京市共建设5G基站17357个,室分设备覆盖1160栋楼宇室内,截至2020年3月30日,北京市已建设5G基站17744个,而在未来5G基站建设中,有关各方将在城市新区、更新改造区做到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并形成基站建设嵌入式发展模式。
山东
山东省出台《关于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将致力于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其中指出,到2022年年底,山东全省数字基础设施总体布局要更加科学合理,对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和投资拉动作用要更加明显,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要居全国前列。
在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方面,2020年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到2022年年底,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区、重点乡镇(街道)5G网络覆盖。深化4G网络建设,加快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全覆盖。加速光纤网络扩容,优化骨干网络结构,形成内联京沪穗网络骨干节点、外联国际海缆通道的高效通信网络。布局大容量光通信高速传输系统,持续提升网络带宽和质量,到2022年年底,骨干网络出省带宽达到100T。同时,到2022年年底,建成千兆宽带示范小区6000个,农村百兆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超过90%。
在数据处理体系方面,《指导意见》指出,支持济南、青岛、枣庄等市做大做强全国性社会化大数据中心,鼓励通信运营企业、信息技术企业服务转型,应用分布式存储、动态管理调度等技术,建设弹性提供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的云计算中心。到2022年年底,形成应用广泛、服务全面、链条健全、设施完善的云计算发展格局。
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优先在数字经济园区、智慧化工园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推进港区5G建设和应用,实现智能导引、精确停车、集装箱自动装卸等无人化作业,建设智能化无人码头。到2022年年底,以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为主体,初步形成世界一流的智能化港口网络体系。
上海
今年4月27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其中指出,目前上海市已实现全市16个区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了1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带动6万多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在静安、嘉定、杨浦、虹口、普陀等区率先开展新型城域物联网百万级规模部署。同时,互联网数据中心已建机架数超过12万个,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有14个。
基于新基建的发展态势,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明确新基建四大重点领域: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该《方案》指出,上海市希望通过3年的努力,率先在4个方面形成重要影响力: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率先形成全球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雏形,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公共数字底座,率先构建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到2022年年底,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上国际一流水平。未来3年实施的重大项目与工程包总投资预计为27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提出要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础支撑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深度学习等多种算法训练试验;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建成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贩卖机、智慧微菜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布局。
广东
今年3月初,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计划》显示,2020年广东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达5.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00亿元,安排开展前期工作的省重点建设预备项目868个,估算总投资达3.4万亿元。而在公布的重点项目中,也有不少涉及新基建。
据介绍,在信息通信方面,广东省4G/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将投资171亿元。此前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发布的消息显示,广东今年力争全年建设5G基站6万座,5G用户数达到2000万。轨道交通建设加速,5G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新基建正在成为下一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广州市随后也发布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就大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设置重奖鼓励高端项目、培育新业态、创建特色新园区等内容进行规定:加快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内企业或机构投资建设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企业筹建项目除外),政策有效期内择优遴选不超过5个,按其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5%给予一次性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强化新基建底层数字技术支撑,在政策有效期内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签软件、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打造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鼓励建设数字经济特色园区,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政策有效期内择优遴选不超过5个数字经济特色园区,按运营管理机构实际运营费用的50%给予补贴,单个机构每年最高补贴200万元。
湖北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于今年5月初发布,其中明确,要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紧盯“科技创新2030”重大工程,研究谋划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争取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国家规划;要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谋划一批5G移动宽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项目。
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省将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工程,发挥有效投资对工业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搭建产融对接合作平台,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六稳”“六保”提供强力支撑。湖北将实施数字化改造行动,全面普及实施管理系统、生产系统、研发系统的数字化应用与改造,开展“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示范,打造行业企业示范标杆;实施网络化改造行动,加快构筑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数据链接,提升制造企业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支持企业内部网络化管理、外部网络化经营新型升级改造,构筑网络化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深入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鼓励企业建设示范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针对新基建,湖北省也将出台相关政策助推新基建发展,其中将包括加强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明确基站建设在用地、用电、管网方面的政策扶持,降低企业建设运营成本等内容。
江西
江西省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一号工程”,并预计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在26%以上,达到1.5万亿元以上,建成4万个5G基站,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计划》指出,将培育壮大先发优势产业,包括VR产业培育工程、移动物联网产业培育工程、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培育工程。同时,巩固提升前沿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工程、5G产业培育工程、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及信息安全产业培育工程、北斗产业培育工程、区块链产业培育工程。
据介绍,江西省将持续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成果,加快产业项目落地、技术创新、示范应用,持续巩固VR产业“世界高地”的先发优势。到2022年年底,全省VR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将达800亿元。鼓励各地建设一批移动物联网特色产业集群和应用功能区。实施移动物联网应用品牌创建工程,重点在智慧消防、智慧水务、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领域打造一批应用品牌,到2022年年底,全省移动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产值规模超亿元企业达100家以上。培育壮大江西倬云、云上江西、数字江西科技、江西融合等省内大数据龙头企业,到2022年年底,培育10家左右具有竞争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将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入网上云”工程、数字开发区培育工程、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农村电商壮大工程、智慧农业“123﹢N”平台提升工程、数字文创发展工程、智慧旅游发展工程、数字新媒体发展工程等等。此外,提出用数字化推动政府与社会治理,持续推进“一化三通”,统筹规划建设全省电子政务一体化大平台,形成“覆盖全省、共建共用、统一接入”的数字政府建设技术总体架构;搭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社保”等工程。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