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在政策支持和各方的努力下,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长迅速。
近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叠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新常态”,迫切需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指示精神,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了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转移,提高了供给效率。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借助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不断推出财税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价格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改善生产关系,使得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转移,提高供给效率。
供给侧改革培育了新兴市场,激活了供给端的创新。环保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等加速产业分工变化,吸引大量投资汇聚到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全行业面临转型的新局面的同时催生了大量的新的市场机遇,大型传统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优化产品,积极开辟新兴市场,激活了供给端的创新。
供给侧改革促进企业内部分工优化,激发企业的主体创新潜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减税、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技改,恢复企业活力并激发企业的主体创新潜能。企业通过使用工业机器人和研发新产品来实现利润提升,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分工方式。同时,企业的内部分工更加优化、多元,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和专业,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就业机会。
供给侧改革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激励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一改长期以来依靠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的模式,正成为全球产业分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量中国企业已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等产业的核心供应链,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成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数字经济对供给侧改革形成
三大驱动
数字技术本身具有显著的数据驱动特征。数字经济不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更是可以为其提供“一体化”的解决之道。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均可借助数字技术形成产业驱动力,引发供给侧联动效应,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促进新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不仅使中国逐步摆脱迫不得已的“跟随战略”,形成“中国创造”的全新格局,还拉动了中国的就业、增收、税收、出口、消费等。如电子商务平台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也塑造了新的物流产业形态。
二是促进传统行业升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性的推动作用,“智能驱动”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特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如将数字技术赋能给传统企业,企业就可以进行快速的产品创新,占有新的市场;物联网传感器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新兴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还产生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全新的产业领域。
三是促进社会效率提升。数字经济也大幅促进了医疗、教育、金融等国计民生行业的发展。在政府管理方面,各地借助大数据推动“放管服”,推动行政审批“零跑腿”,协调促进政务数据开放等策略,不仅大大提高了民众的“获得感”,也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发展环境。
数字经济为供给侧改革提供
全面支撑
数字经济对供给侧改革具有明显的直接促进作用,覆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核心领域,能够为改革提供全面支撑。
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实现了“去产能”。部分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对原有的制造能力进行数字化升级,大幅度提升原有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纯度;有些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抢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拓展新兴产业、生产新兴产品,实现了转型发展。
电商激活地方经济实现了“去库存”。在电商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各地政府吸纳电商等创新型企业入驻,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帮助其做大做强,较好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优秀人才。
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实现了“去杠杆”。例如在长三角地区,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覆盖投资和孵化“一条龙”服务体系,通过对优质数字化创新企业注入资本,实现市场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还为当地的实体项目投资提供了投融资平台,形成了企业与信贷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金融体系。
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实现了“降成本”。拥有机器人的智能生产流水线可以实现全天候24小时生产,不仅解决了人力资源紧张、工资上涨压力大的问题,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考察发现,整个产业对于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各类企业客户不仅对智能客服有广泛的需求,对机器人的创新应用也有较高的期待。
新兴产业带来机遇实现了“补短板”。在调研考察浙江大华公司时,我们了解到企业除了稳定自身传统业务优势以外,还希望抓住市场机遇,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以谋求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在杭州的人工智能小镇,大量领先的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发展,不仅弥补了当地经济的“短板”,还产生了大量新机遇,较好地支撑了转型发展。
持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
战略举措和推进机制
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为此,建议持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推进机制,以促进各项政策相互协同、相互配套,同时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夯实基础支撑能力。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为依托,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推动传统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以关键工程和重大项目为抓手,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和工程化水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提升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加快信息化标准制定,助力企业融合创新。以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标准的研究制定,包括企业生产流程数字化过程中的设备接口标准、数据传输协议等较为紧迫的规范。同时,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增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助力企业融合创新。
塑造创新发展环境,打造包容信任生态。市场活力的核心是创业企业,要调动企业积极性保证创业创新的活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鼓励灵活就业和自由创业文化,消除创业创新带来的社会歧视门槛。对于人工智能等产业提供资本扶持和降税措施,充分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共享。
创新政策传播手段,形成良好改革氛围。建议积极创新传播手段,对数字创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去库存、转型升级等政策,借助微视频、自媒体等方式加强政策阐释和全民传播。
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释放数据新要素动能。开展与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数据治理顶层设计,在加强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数据权属、开放、流通的相关规则,以数据流动来引导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协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进行立法储备,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